诗词《晦日宴高氏林亭》创作背景
唐时长安的晦日宴游,是上巳节前最富诗意的雅集。高宗显庆年间,朝廷将正月晦日定为"晦节",百官可于曲江畔设帐宴饮,文人墨客多聚于贵族园林赋诗竞才。此诗或作于开元前期,彼时高氏林亭乃长安城南韦杜一带的著名私园,主人高正臣系太宗朝名将高偘之孙,雅好诗文,其宅邸"华馆清池,珍木奇石",成为当时达官显贵与诗人群体流连的胜地。
诗中"飞观""汀沙"之景,暗合唐代贵族园林"因水成景"的营造智慧。考《长安志》载,高氏林亭引永安渠水为池,亭台架于水上,正与"积溜含苔色"相印证。而"平阳第""石崇家"二典,既以汉武帝姊平阳公主府邸的妙舞、西晋石崇金谷园的奢宴喻指当下盛况,又透露出初盛唐之交贵族文化对汉晋风流的追慕。末句"投辖"用陈遵典,恰映高氏好客之态,《唐诗纪事》载其曾连续二十余年主办晦日宴,崔知贤、陈子昂等皆曾与会赋诗。
这场春宴的背后,是开元初年社会富庶的缩影。玄宗罢遣宫女、禁约奢靡的诏令尚未严苛,士大夫阶层仍延续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宴游传统。诗人以工笔绘就的苔色日华间,流淌着盛唐气象将临未临时的从容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