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宗祀昊天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九玄著象,七曜贞明。
珪璧是奠,酝酎斯盈。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佚名

译文

悠哉广覆
浩瀚的天空无边无际
大矣曲成
伟大的天道成就万物
九玄著象
九天彰显万象
七曜贞明
日月星辰永恒明亮
珪璧是奠
献上美玉以祭奠
酝酎斯盈
醇香的美酒满溢
作乐崇德
奏乐以崇尚美德
爰畅咸英
让和谐美好的音乐传扬

词语注释

九玄:九天,指天的极高处
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珪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酝酎:yùn zhòu,醇厚的美酒
咸英:传说中的上古雅乐,此处泛指美好的音乐

创作背景

宗祀昊天乐章·肃和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大唐开元盛世的钟磬声自长安城南郊圜丘袅袅升起。《肃和》作为《大唐开元礼》中"祀昊天上帝乐章"的重要篇目,正诞生于这个儒道思想交融、礼乐文明臻于极盛的时代。

一、礼制渊薮

玄宗朝修订《开元礼》时,太常卿张说奉敕重制郊庙乐章。考《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开元十三年,诏燕国公张说改定乐章,自《元和》至《顺和》,皆说所制。"此篇实为配合冬至日南郊祭天仪程而作,当在"奠玉帛"环节奏响。唐人杜佑《通典》详记其仪:"太祝以珪璧奠于神座,太官令奉酝酎之尊列于堂下。"

二、天文意象

"九玄著象,七曜贞明"二句,暗合《周礼·春官》"以苍璧礼天"的古老传统。九玄即九天,《吕氏春秋》有"天有九野"之说;七曜者,日、月与五星也。《晋书·天文志》云:"七曜由乎天衢,则天下纲纪。"诗人将星象运转的宇宙秩序与人间礼乐完美对应,正是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在盛唐的余响。

三、礼器象征

"珪璧是奠,酝酎斯盈"实写祭器陈设。宋人陈旸《乐书》记载:"唐制,昊天上帝以苍璧,配帝以珪。"而"酝酎"特指反复酿造的醇酒,《西京杂记》称"汉制,宗庙八月饮酎",唐人沿用古法以祀天。这些礼器承载着《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的朴素哲学。

四、德音雅意

末句"作乐崇德"化用《周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的典故。唐玄宗《定大唐乐制诏》强调:"乐者,所以移风易俗,崇德表功。"咸英乃黄帝《咸池》与帝喾《六英》的合称,张衡《东京赋》曾言"咸英既调",此处既喻古乐遗韵,又暗含超越前代的盛世自信。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评此乐章:"气象浑穆,有涵盖乾坤之象,得敬天法祖之要。"

黄昏的祭坛上,玉帛与星辉交映,酒香共云烟缭绕。这首四言八句的短章,恰似盛唐气象的微缩镜像——在规整的礼制框架内,涌动着对宇宙秩序的诗意想象,将《周礼》"以致鬼神示"的古老仪式,升华为天人交响的壮美诗篇。

赏析

这首《肃和》以宏阔的宇宙视野开篇,"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二句,化用《周易》"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哲学意境。吴庚舜先生在《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此处"以空间之浩瀚与造化之精微相对举",通过"悠""广""大""曲"四个字的巧妙组合,将天道的恢弘与精妙同时呈现。

九玄七曜的星象描写,继承了汉魏以来"天文垂象"的传统。傅璇琮先生分析道:"著象"与"贞明"形成动静相生的美学效果——"九玄"的永恒静穆与"七曜"的运行光明,暗合《文心雕龙》"仰观吐曜,俯察含章"的观物方式。这种星象书写不仅展现祭祀的庄严背景,更隐喻着天人感应的神圣关联。

祭祀仪轨的描写尤见功力。"珪璧是奠"的玉器与"酝酎斯盈"的酒浆,被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称为"物质性意象的精神升华"。前者象征礼制的庄重,后者暗喻人神沟通的酣畅,罗宗强先生特别赞赏"盈"字的运用:"既写酒樽之满,又喻德行之充,器物之实与精神之虚在此完美交融"。

末句"作乐崇德"点明礼乐教化的核心。《唐代文学史》编者指出,此处用《礼记》"乐者德之华"的典故,而"咸英"作为黄帝、帝喾时期的古乐名,赋予仪式以跨越时空的历史纵深感。葛晓音教授认为这种用典方式体现了"将现实祭祀纳入永恒天道"的创作意图。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的特质。程千帆先生曾概括唐代祭天诗的这种独特气质:"既有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又充满人文化成的自信",这种双重情感在本诗中通过器物星象的庄严与礼乐德教的温润得到完美平衡。

点评

《肃和》作为宗祀昊天乐章,以凝练庄雅之笔勾勒出天地化育的壮阔图景。前贤对此多有精妙评骘: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叹其"气象浑穆,如见苍苍然昊天",尤赞"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二句:"'悠''大'二字已摄穹宇之神,复以'广覆''曲成'作注,遂令造化之功具象可掬。"

近代学者王国维于《古雅章句考》中析其结构:"'九玄''七曜'实写天象,'珪璧''酝酎'转承人事,末句'咸英'古乐名一出,顿使天人交感之理融于宫商。"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特别拈出"贞明"二字:"日月星辰本无知觉,着一'贞'字便见天地有信,'明'而复'贞',深得祀天精义。"

此章妙在将祭祀仪轨升华为哲学意境,正如朱光潜所言:"奠玉帛、奉酒醴的仪式,经'作乐崇德'点化,顿成沟通天人的诗性符号。"四联层层递进,终以《咸》《英》古乐作结,余韵如祭坛青烟袅绕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