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一诗出自《诗经·曹风》,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曹共公在位年间(公元前652-前618年)。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曹共公"不礼重耳",在晋公子重耳流亡过曹时,竟窥其骈胁,此等轻佻失礼之举,正与诗中"不称其服"的讥讽暗合。
诗中"三百赤芾"之语,实为对曹国官制混乱的深刻揭露。按周礼,大夫方得服赤芾,而曹国竟有三百之众,足见其滥授官爵、礼崩乐坏之状。清儒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曰:"刺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也",恰指曹共公亲信那些"不濡其翼"的鹈鹕般尸位素餐者。
末章"季女斯饥"的凄婉意象,尤具深意。南山朝隮的绚烂云霞与少女饥馑的惨淡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正如毛亨《诗诂》所云:"喻小人得志,贤人反遭困厄"。这种比兴手法,将曹国政治昏暗、贤愚倒置的社会现实,化作可感的自然图景与人文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