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垣时,胡渭州的笔墨正洇开盛唐与中唐交替之际的苍茫。此二首杂曲歌辞,恰似从《乐府诗集》卷八十走来,带着教坊曲调的余韵,在敦煌残卷与宫廷乐舞的夹缝间,摇曳出独特的文人气质。
孤月行舟的羁旅长叹
"亭亭孤月照行舟"之句,或作于天宝末年胡渭州任盐铁转运使期间。彼时安史之乱初平,长江漕运线上舟楫往来如织,诗人独对"寂寂长江万里流",将盛唐崩塌后的虚无感揉进水纹。考《唐会要》卷三十四载,教坊曾采陇右边塞曲调改制《胡渭州》,而此诗却以清商怨的笔法,将边地曲牌化作文人羁思——"云山漫漫使人愁"中,分明可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遗响,却更添中唐文人特有的地理迷惘。
杨柳桃花的宫廷余韵
后四句暗藏开元天宝年间的富贵记忆。"杨柳千寻色"或脱胎于玄宗时期《杨柳枝》舞曲,《教坊记》载宫廷女子"佩七宝璎珞舞此曲",而诗人独取"风吹入帘里"的片段,让盛世芬芳凝结为"惹衣香"的刹那。这种将教坊大曲提炼为精妙小品的写法,恰印证《碧鸡漫志》所述:"《胡渭州》本是大曲,后析为小唱。"
在敦煌P.2555卷子与《乐府诗集》的互文间,我们看见一个文人化的胡渭州:他既保留了杂曲歌辞的民间肌理,又以"孤月""云山"等意象完成雅化蜕变。当凉州边曲遇见江南烟水,便诞生这般既载《近代曲辞》之名,又得《国风》之致的独特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