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颂·有客

2025年07月05日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佚名

译文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贵客临门啊贵客临门,骑着雪白的骏马到来。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随从众多又整齐庄重,都是精心挑选的才俊。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贵客住了一宿又一宿,停留一天又一天。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解下缰绳拴住他的马,诚心挽留不愿他离开。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追上前去殷勤相送,左右随从安抚他的心。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他拥有盛大的威仪,必将赐予我们洪福安宁。

词语注释

萋(qī):形容随从众多且整齐的样子。
且(jū):庄重恭敬的样子。
敦琢(zhuó):精心挑选、雕琢,比喻随从才德出众。
宿宿(sù sù):住了一夜又一夜。
信信(shēn shēn):住了一天又一天。
絷(zhí):拴马的绳索。
绥(suí):安抚,使安心。
淫威:盛大的威仪。
孔夷:非常平安。

创作背景

暮春的岐山脚下,周王畿的驿道扬起轻尘。一队白马踏着《有客》的节奏缓缓而来,马背上正是殷商后裔微子启——这位前朝贵胄身着素服,身后跟随着精心挑选的仪仗。周人以玉器相击的清脆声响相迎,那"敦琢其旅"的盛况,分明是镐京匠人特制的玉组佩在春风中叮咚。

史官笔下记载着这个特殊时刻:成王八年,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当微子首次以客礼朝周,《周礼·秋官》中"大行人掌大宾之礼"的仪轨被唤醒。侍臣们三次奉上绊马索("言授之絷"),又三次解开("薄言追之"),这种充满张力的仪式舞蹈,暗合《礼记》"天子赐诸侯民则执策"的深意。

在青铜簋的饕餮纹饰注视下,周王室以"淫威"(盛大威仪)完成这场政治表演。太祝诵读"降福孔夷"时,庙堂的编钟正奏着《大武》的变调——那曾经讨伐纣王的乐章,此刻化作安抚前朝遗民的韵律。微子白马上的素帛映着朝阳,恰似《尚书·微子之命》所载"恪慎克孝"的训诫,在周人的礼乐秩序中找到新的位置。

赏析

《周颂·有客》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雅庄重的待客画卷。诗中"白其马"的意象尤为醒目,白色在古代象征纯洁与尊贵,《毛诗正义》指出"白马非常色,所以表异焉",暗示来客身份非同寻常。马匹的纯白与主人精心准备的"萋且"(繁盛状)仪仗相映,构成视觉上的庄严美感。

"敦琢其旅"四字精妙,朱熹《诗集传》释为"选择其从行者",暗含对宾客随从队伍整饬有序的赞叹。诗中叠词"宿宿""信信"的运用,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赞赏这种"复沓音节如击鼓点",既延长了时间感,又强化了主人留客的殷切之情。

中段"言授之絷"的细节描写尤为动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絷马"是周代隆礼,所谓"绊马欲留,尽殷勤之道"。左右侍从"绥之"(安抚)的动作群像,展现出环环相扣的礼仪之美。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段"曲尽留宾之诚",可见周人待客的细腻心思。

末句"淫威"一词别有深意,现代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解释为"盛大的威仪",与"降福孔夷"形成因果呼应。这种将礼仪与天命相连的写法,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是"周人敬天法祖思想的诗意呈现"。全诗在庄重中见温情,于简约处显深意,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评:"三章由迎而留而送,如展彩绘长卷,尽显周礼之醇美。"

点评

《周颂·有客》乃《诗经》中彰示周王室待客之道的瑰丽乐章,其辞如"白璧映霞,清商绕梁"(王国维《观堂集林》),以简净之笔勾勒出流动的礼仪画卷。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二句,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为:"如云开见月,骤现雍容气象。白马素车,非寻常宾客,盖微子启朝周也。"诗中"敦琢其旅"之态,钱钟书《管锥编》独见其妙:"'敦琢'二字金声玉振,既状随从之整饬,复暗喻德行如琢玉般精纯。"

末章"言授之絷"四句,陈子展《诗经直解》谓之:"三揖三让之礼,尽在絷马追送间。'左右绥之'一语,犹见《左传》'宾至如归'之遗意。"而"淫威"二字尤耐咀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辨:"此非后世暴虐之义,乃指盛大之威仪,与《书经》'淫祀'同属褒词。"

全诗结以"降福孔夷",朱熹《诗集传》点明其旨:"周人于客,非徒尽礼,更欲以德化之。此即《乐记》所谓'礼乐皆得,谓之有德'者也。"当代学者李山则补充道:"此诗实为周人'柔远能迩'政治智慧的仪式化呈现,在挽留与送别的张力间,完成对王道精神的诗意诠释。"(《诗经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