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颂·有瞽

2025年07月05日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佚名

译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盲人乐师啊盲人乐师,站在周王的庙堂上。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架起钟磬的木架,横木刻纹彩羽飘扬。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小鼓大鼓悬鼓齐列,摇鼓石磬柷圉排开。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乐器备好开始演奏,箫管齐鸣声声悠扬。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洪亮和谐的美妙乐音,庄重舒缓交汇成章。
先祖是听
先祖神灵前来聆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贵客光临观赏演奏,共赏这盛大乐章。

词语注释

瞽(gǔ):盲人,这里指盲人乐师
业(yè)/虡(jù):悬挂钟磬的木架
崇牙: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锯齿状装饰
应(yìng)田:小鼓和大鼓
鞉(táo):摇鼓,类似拨浪鼓
柷(zhù)/圉(yǔ):两种木制打击乐器
喤喤(huáng):形容声音洪亮和谐
戾(lì)止:到来

创作背景

周颂·有瞽创作背景

礼乐文明的璀璨印记

当青铜器的冷光与编钟的金声在宗庙交织,周人以最庄重的姿态向先祖呈献《有瞽》这篇礼乐颂歌。西周初年制礼作乐的宏大工程,在"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的器物陈列中具象化——那些雕刻繁复的悬鼓支架(业虡),装饰着象牙纹饰(崇牙)和五彩羽毛(树羽)的乐架,见证着周公"以礼乐定天下"的政治智慧。

宗庙祭祀的视听盛宴

《礼记·明堂位》记载"周人县鼓,击拊搏柷敔",与诗中"应田县鼓,鞉磬柷圉"的乐器阵列完美对应。盲人乐师(瞽)在宗庙中演奏的并非普通乐曲,而是《周礼》所谓"六代之乐"的祭祀雅乐。"喤喤厥声"的宏大音效,实为《吕氏春秋》所述"大乐之始,金石以动之"的礼乐实践,通过"肃雍和鸣"的和谐韵律达成"先祖是听"的宗教沟通。

政治隐喻的乐音编码

"我客戾止"一句暗藏深意,《毛诗正义》释为"二王之后来助祭"。周人以包容姿态邀请殷商遗民参与礼乐展演,正如《尚书·洛诰》载"王宾杀禋咸格",通过共享神圣音乐空间,将前朝贵族纳入新的政治秩序。这种"永观厥成"的仪式场景,实为西周初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政治策略的诗意呈现。

赏析

《周颂·有瞽》是《诗经》中一首描绘周王室宗庙乐舞的庄严颂歌,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礼乐文明的恢弘气象。全诗通过器物陈列、音声交响、情感递进三重维度,展现了周人以乐通神的虔诚与"以德配天"的礼治思想。

器物之象:礼乐秩序的视觉符号
诗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八字,被清代学者方玉润称为"极写陈设之盛"(《诗经原始》)。悬挂编钟编磬的木质架业(横梁)与虡(立柱),装饰着层叠如齿的崇牙和五彩羽毛,这种"视觉先导"的描写,正如现代学者扬之水所指出的:"礼器在仪式中的陈列方式本身即构成神圣空间的符号系统"(《诗经名物新证》)。而"应田县鼓,鞉磬柷圉"的乐器罗列,更形成由革(鼓)、石(磬)、木(柷圉)等材质构成的"八音"体系,印证了《周礼·春官》"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的礼乐规范。

音声之境:天人感应的听觉图景
当"箫管备举"之时,"喤喤厥声,肃雍和鸣"的乐音呈现出多维审美体验。汉代郑玄笺注"喤喤"为"声音洪亮","肃雍"为"敬且和",揭示出礼乐"既须庄严,又求和谐"的双重特质。现代音韵学家周法高特别指出:"'喤'字从皇,其叠音形式暗含王权气象"(《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这种由器乐物理声响升华为精神共鸣的过程,恰如孔子所言"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实现了从"耳听"到"神听"的超越。

情感之维:人神共契的精神仪式
末章"先祖是听"与"我客戾止"的视角转换,被宋代朱熹解读为"人神交感之妙"(《诗集传》)。"永观厥成"四字尤具深意,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鲁诗说认为:"成者,乐之一终也",暗含《尚书·益稷》"箫韶九成"的完满意象。现代学者李山在《诗经析读》中强调:"观礼者既是现实宾客,又是先祖神灵的象征性在场,这种双重观照视角构建了周人'慎终追远'的信仰维度。"

全诗以"有瞽有瞽"的呼告句式开篇,凸显盲乐师在仪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既是《礼记·乐记》所谓"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的审美主体,又是勾连人神的中介。这种"目不能视而心通神明"的悖论式书写,恰是周人"声音之道与政通"(《礼记·乐记》)政治哲学的诗意呈现。

点评

《周颂·有瞽》乃宗庙乐歌之圭臬,以简穆之笔绘礼乐盛况,如青铜编钟般庄重恢弘。**王国维《观堂集礼》**有云:"'崇牙树羽'四字,写悬乐之器如见其森然,而'喤喤''肃雍'之音,犹在耳畔,此正周人以礼乐通神明之象。"

**朱熹《诗集传》**评此篇曰:"序九奏之仪,列八音之器,其声肃然以和,其容穆然而敬,盖王者功成作乐之典范。"诗中"应田县鼓,鞉磬柷圉"连用六器之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叹其"如数家珍而不觉其赘,反生金石琳琅之美"。

末章"先祖是听"一句,**方玉润《诗经原始》**点出精妙:"不直言祀事,而神灵来格之意已溢于宫悬之间,此所谓'乐以象德'者也。"全篇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周礼乐图》,令三千年后读者犹见钟鼓喤喤、羽旄纷飞的壮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