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周公制礼作乐,采诗官摇木铎徇于路,集《周南》十一篇于王庭。当此之时,成康之治方兴,麟趾之祥恰现。《竹书纪年》有载:"周成王时,麒麟游于郊薮",祥瑞现而德音昭,此《麟之趾》所由作也。
其诗三章叠咏,如青铜编钟之递响。"振振公子"之颂,非独美文王血脉之贵,实喻仁兽麟足不践生草、不履昆虫之德。《毛诗正义》云:"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故以蹄、额、角为序,自下而上,若君子德行渐次圆满。每章"于嗟麟兮"之叹,犹见巫祝捧玉璋而祝祷,青铜器上蟠螭纹宛然浮动。
考《左传·哀公十四年》载"西狩获麟",孔子泣曰:"吾道穷矣"。然此诗所存,恰是麟德初显的黄金时代——彼时公子"振振"(仁厚貌),公族如角有肉而不触,与后世"礼崩乐坏"形成镜照。汉画像石中常见麒麟衔芝图案,正可为此诗作注:非仅婚嫁赞歌,实乃周室以仁德立国的精神图腾,其蹄印深深,踏出《关雎》之教化的终章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