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卫国的宫廷里飘散着葛布的清香。那位失位的君主静立廊下,手中抚摸着早已褪色的绿衣——这曾是他贤德夫人亲手缝制的衣裳。据《毛诗序》记载,此诗当作于卫庄姜失位之际,彼时"妾上僭,夫人失位",绿衣黄里的错位,恰似礼崩乐坏的朝堂。
史书中的碎片为我们拼凑出这样的图景:丝线在晨曦中泛着柔光,庄姜夫人以"絺兮绤兮"的细葛布为夫君裁衣,每一针脚都藏着《礼记》"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的礼制。而今衣裳犹在,治丝的佳人已逝,唯有凄风穿过葛布的经纬,将"我思古人"的叹息织进《诗经》最古老的悼亡篇章。
考古发现的西周服饰制度印证着诗中的哀恸——当时以绿为间色,黄为正色,而"绿衣黄里"的颠倒,恰似《郑笺》所言"喻乱嫡妾之礼"。那些染着草木汁液的丝线,在岁月里渐渐褪成史家笔下的隐喻,让一件寻常衣裳,承载了礼乐文明崩解时最温柔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