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抑

2025年07月05日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佚名

译文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庄重威严的仪态,是德行的体现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古人曾说:智者也有糊涂时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普通人的愚昧,是天生的缺陷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智者的糊涂,却会招致灾祸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与人争胜,四方都会效仿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高尚的德行,会使各国归顺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
宏图大略定国运,远谋如晨钟告示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恭敬谨慎的威仪,是百姓的楷模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而如今,朝政混乱不堪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道德沦丧,沉湎酒色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你纵情享乐,不思继承先业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不效法先王,怎能明正典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
皇天不再眷顾,如泉水奔流
无沦胥以亡
不要一同沉沦灭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早起晚睡,打扫庭院
维民之章
做百姓的表率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整备车马,修缮武器
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以防战事,抵御外敌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
安定你的百姓,谨守你的法度
用戒不虞
以防不测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说话要谨慎,仪态要庄重
无不柔嘉
一切都要温和美好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白玉上的瑕疵,尚可磨去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言语的过失,却无法挽回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不要轻率发言,别说随便应付
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没人按住我舌头,话出口就难追回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没有言语无回应,没有恩德无回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善待朋友,关爱百姓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子孙绵延,万民拥戴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
对待朋友君子,和颜悦色
不遐有愆
就不会有过失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独处内室,也要问心无愧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别说暗处无人见,没人能察觉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神明降临,不可揣测
矧可射思
何况可怠慢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修明你的德行,使之完善美好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举止要端庄,合乎礼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不越礼不害人,很少不成为榜样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投我桃子,回赠李子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那无角装角的,是迷惑年轻人的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柔韧的树木,可安上琴弦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温和谦恭的人,是德行的根本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对于智者,告诉他古训
顺德之行
他会遵循德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
对于愚者,反说我越礼
民各有心
人心各不相同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唉,年轻人,不知好坏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不但手把手教你,还告诉你事理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不但当面教导,还揪着耳朵叮嘱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如果说你不懂事,可你已为人父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人若不自满,谁会早慧晚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上天明察,我一生没有欢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看你糊涂昏聩,我心忧戚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谆谆教导你,你却充耳不闻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不把我的话当教诲,反当作折磨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如果说你不懂事,可你已年迈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
唉,年轻人,告诉你先王遗训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听从我的劝告,或许能免大错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上天降下灾难,国家将亡
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例子就在眼前,上天不会差错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若违背德行,百姓将陷困境

词语注释

隅(yú):角落,此处引申为体现
戾(lì):灾祸
訏谟(xū mó):宏图大略
逷(tì):同'逖',远,此处指抵御
雠(chóu):回应
矧(shěn):何况
僭(jiàn):越礼
荏染(rěn rǎn):柔韧
缗(mín):安弦线
遹(yù):违背

创作背景

《大雅·抑》这篇煌煌诗章,诞生于西周王朝风雨飘摇的黄昏时分。当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渐渐失去威严,当宗庙里的编钟声里掺杂着不安的颤音,卫武公以九十五岁高龄提笔写就这首长达十二章的诫勉诗,字字如钟磬,句句似醍醐。

据《国语·楚语》记载,此诗作于平王东迁之际(约公元前770年)。那是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狼烟尚未散尽,镐京的断壁残垣间仍飘荡着褒姒的冷笑。卫武公作为三朝元老,目睹"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的末世景象,将毕生政治智慧凝练成这篇"千古臣箴"。诗中"白圭之玷"的警句,恰似一柄青铜剑,直指当时贵族"弗念厥绍"的堕落。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以"柔木缗丝"喻德政根基,用"泉流沦亡"比国运衰微,更以"昊天孔昭"的苍茫意象营造出史诗般的庄严感。那些"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的痛切陈词,与《尚书·无逸》中周公诫成王的篇章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周代贵族政治文学的璀璨双璧。

细读"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的治国箴言,仍能触摸到青铜时代最后的光华。这首诞生于文明临界点的诗篇,既是西周礼乐文明的绝唱,又开启了《诗经》"变雅"的忧患传统,如一面蒙尘的铜镜,映照出华夏文明自我救赎的永恒命题。

赏析

《大雅·抑》以"威仪"与"德行"为双轴,构建起周代贵族伦理的立体图景。诗中"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起兴,被朱熹《诗集传》释为"威仪抑抑然严密,乃为德之辅隅",揭示出外在仪度与内在德性的表里关系。这种将道德具象化的表达,恰如闻一多所言"周人以玉比德,此篇则以建筑喻德",隅角之固正是德性坚贞的隐喻。

诗歌的情感脉络呈现出"劝诫-忧患-警示"的三重变奏。第二章"无竞维人"四句,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为"气象宏远,有涵盖寰宇之概",而三章急转直下"兴迷乱于政"的沉痛,构成强烈反差。钱钟书《管锥编》特别指出"如彼泉流"的意象:"以奔泉喻国运,既见其不可遏止之势,又暗含涤荡污浊之望",这种水意象的双重性折射出诗人复杂心境。

在修辞艺术上,诗歌展现出成熟的辩证思维。"白圭之玷"的比喻,郑玄笺注称"玉缺可补,言谬难追",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种"以物喻理"的手法"将抽象的道德训诫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形象"。而"投桃报李"的典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考证为"西周时已有互惠伦理",显示出道德教化的生活化表达。

诗歌最动人的是末章"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的师生对话场景。陈子展《诗经直解》评此"如见白发师者拊膺长叹之状",而"昊天孔昭"与"视尔梦梦"的天地人三重对照,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天道昭昭与人君昏聩的强烈反差,正是诗教'讽谏'传统的精髓"。这种饱含痛切的劝诫,使古老的诗句至今仍散发着热切的生命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大雅·抑》曰:
"此诗谆谆乎立德之方,谨言之要,威仪之则,盖一篇修身治国之宝训也。其词温厚而不迫,其意恳切而周详,如长者抚背而道,仁者赠人以言。'白圭之玷'数语,尤见炼字之工,譬喻之切,令人凛然于口舌之戒。"

朱熹《诗集传》则云:
"《抑》之篇,卫武公自警之词,而实百王之药石也。'敬慎威仪'四字,乃通篇骨脉。末章'昊天孔昭'以下,转叠呼告,如闻太息之声,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特别称赏其修辞: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二语,以最简之对仗含至深之理,较《论语》'德不孤,必有邻'更显张力。至若'神之格思,不可度思'数句,则幽玄之境直通《楚辞》。"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独辟蹊径论其结构:
"此诗章法如叠嶂回峦,'威仪'为经,'慎言'为纬,首尾以天道呼应人事。'投桃报李'之喻看似俚俗,实乃以人情明王道,较《尚书》训诂更胜在形象。"

当代诗人余光中曾以文学视角赞叹:
"《抑》中'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之句,将抽象的道德训诫化作流动的意象,使三千年前的箴言至今犹带水汽氤氲。中国古典政治诗的智慧,在此达到哲学与美学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