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板

2025年07月05日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佚名

译文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上天反复无常,百姓遭受苦难。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政令出尔反尔,谋划目光短浅。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
不尊圣道肆意妄为,言行虚伪不诚信。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因你执政无远见,故我竭力来劝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上天正降灾难,不要盲目欣喜。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上天正发怒威,不要多言聒噪。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
政令若和谐,民心便安定。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政令若悦服,百姓得康宁。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
我虽职位不同,与你同为臣僚。
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来向你献策,你却喧嚷不听。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
我言恳切可用,莫当玩笑轻视。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古人早有明训:樵夫亦应咨询。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上天正施暴虐,勿再戏谑轻浮。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我诚恳竭忠,你骄纵傲慢。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非我老迈昏聩,是你以忧为戏。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恶行若愈炽烈,终将不可挽救。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上天正在震怒,勿再谄媚逢迎。
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礼仪全然混乱,贤人如尸沉默。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百姓哀吟痛苦,谁敢测其缘由?
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国破家亡财尽,何曾施惠众民?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上天引导百姓,如埙篪合鸣,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如璋圭相配,如提携相协。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
引导不靠强加,教化本应简易。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民间多邪僻,勿再立邪法。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贤者是藩篱,众民是城墙,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诸侯是屏障,宗族是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仁德安邦国,嫡子固城防。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莫使城垣毁,独夫必遭殃。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畏天威怒,不敢戏放纵。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敬畏天变异,不敢纵马蹄。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苍天最明察,伴你同往来。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苍天最昭彰,随你共游息。

词语注释

板板:反复无常。
卒瘅(cuì dàn):遭受痛苦。
亶(dǎn):诚信。
宪宪:欣喜貌。
蹶(jué):动荡。
泄泄(yì yì):多言喧嚷。
刍荛(chú ráo):樵夫,喻卑微者。
谑谑(xuè xuè):戏谑轻浮。
灌灌:诚恳貌。
蹻蹻(jué jué):骄纵貌。
熇熇(hè hè):火势炽烈,喻恶行加剧。
懠(qí):愤怒。
夸毗(kuā pí):谄媚逢迎。
殿屎(xī):痛苦呻吟。
葵:测度。
牖(yǒu):引导。
埙篪(xūn chí):古乐器,喻和谐。
璋圭(zhāng guī):玉器,喻相辅。
价人:贤人。
游衍:游息。

创作背景

大雅·板创作背景

《大雅·板》作为《诗经》中的政治讽喻诗,诞生于西周王朝风雨飘摇的末世。当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尚泛着冷光,宗周庙堂的雅乐已掩不住礼崩乐坏的裂帛之声。

据《毛诗序》载,此诗乃"凡伯刺厉王"之作。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78-前841年),王室衰微如将倾之鼎。这位以"专利"政策与"弭谤"暴政著称的君王,令"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诗中"上帝板板(反常)"的惊天指斥,实为对厉王倒行逆施的雷霆控诉——当统治者如脱辐之车背离天道,百姓便陷入"下民卒瘅(尽病)"的深渊。

八章诗行间奔涌着双重焦虑:首章以天命无常喻王政昏乱,"靡圣管管(无所依凭)"直指礼乐制度崩坏;三章"我即尔谋,听我嚣嚣"再现了《邵公谏弭谤》的历史场景,凡伯作为同姓老臣,其谏言却遭新贵嘲弄。第五章"民之方殿屎(呻吟)"与"丧乱蔑资(财尽)"的惨状,恰与《史记·周本纪》载"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的记载互证。

诗中反复出现的"天之方难""天之方虐"等天象示警,折射出周人"天命靡常"的忧患意识。而末章"价人维藩(贤者是藩篱)"的治国箴言,与厉王最终被逐于彘的结局形成残酷对照。那些如埙篪相和的和谐理想,终化作镐京城头的一缕残阳,为西周盛世的终章谱写了凄怆的注脚。

赏析

《大雅·板》是《诗经》中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政治讽喻诗,其意象之凝重、情感之沉郁,堪称西周贵族谏诗典范。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其"词气躁急,意象惨淡",精准捕捉到诗中交织的愤懑与焦灼。

意象构筑的末世图景
诗歌以"上帝板板"(天道反常)的惊悚意象开篇,构建出天人失序的宏大背景。朱熹《诗集传》指出:"板板,反也。言天反其常道。"随之展开"下民卒瘅"(百姓尽遭病苦)、"民之方殿屎"(民众痛苦呻吟)等具象化描写,形成自上而下的灾难链条。诗中"熇熇"(火势猛烈)、"丧乱蔑资"(财尽民困)等意象群,共同构成礼崩乐坏的末世景象。现代学者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特别强调"如埙如篪"的比喻:"以乐器相和喻教化民众,反衬出现实中君臣失和的悲哀"。

多重情感的交响
全诗情感脉络跌宕起伏,首章"是用大谏"显忠臣之勇,三章"我即尔谋"见谋士之诚,四章"老夫灌灌"含长者之悲,末章"敬天之怒"呈敬畏之心。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评其"忧深思远,忠爱悱恻",尤其激赏"匪我言耄"句:"非自谓老昏,乃痛心疾首之语"。诗中"无然谑谑"(不要轻狂嬉笑)的厉声呵斥与"民之多辟"的深沉叹息形成张力,折射出诗人既愤慨又无奈的复杂心态。

谏诤艺术的光辉
此诗展现高超的讽谏艺术。第五章连用"价人维藩"四组比喻,以城墙喻治国之道,陈子展《诗经直解》称其"喻象层出,理寓其中"。末章"昊天曰明"等句,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为"以天命为威慑",体现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精髓。现代学者扬之水指出:"诗中'无为夸毗''威仪卒迷'等句,实开后世'居安思危'类谏诗先河"。

全诗将星象异变("天之方懠")、民生疾苦("民之洽矣")、君臣失和("听我嚣嚣")等多重元素熔铸为有机整体,正如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所言:"《板》之价值,不仅在文学性,更在于其为西周政治危机的诗性档案。"其忧患意识与讽喻精神,穿越三千年仍振聋发聩。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大雅·板》曰:"此诗忧时闵乱,谆谆告诫,词意恳到,如老人垂涕而道,令人悚然生畏。其言'上帝板板',谓天失常道;'下民卒瘅',谓民受其病。开篇即以天人之际相警,笔力千钧。"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板》之七章,如七宝楼台,层层递进。自天命无常说到人事乖舛,复由政教缺失论及修身根本,终归于敬畏天道。'如埙如篪'之喻,尽显先王教化之妙;'无自立辟'之诫,尤见诗教温柔敦厚之旨。"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特别指出:"'老夫灌灌,小子蹻蹻'二句,写尽忠臣忧国与少年骄恣之态,一'灌灌'如见其诚,一'蹻蹻'如闻其傲。后世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正得此诗神髓。"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教授评价道:"此篇堪称西周贵族谏诗的典范。其'敬天之怒,无敢戏豫'等句,将宗教意识与政治伦理熔于一炉,既保持了《大雅》特有的庄严气象,又充满'询于刍荛'的民本思想,在庙堂文学中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