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北山

2025年07月05日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佚名

译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登上那座北山,去采摘枸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强壮的士子,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朝廷的差事没完没了,让父母为我担忧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君王的领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君王的臣民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大夫们分配差事不公,唯独我做得最多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四匹公马奔跑不停,朝廷的差事繁重紧迫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夸赞我年纪未老,称赞我正当壮年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体力正强健,为君王奔走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有的人安逸居家,有的人为国事操劳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有的人躺在床上休息,有的人不停奔波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有的人不知人间疾苦,有的人忧心忡忡辛苦劳作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有的人悠闲自得,有的人忙于朝廷事务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有的人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担心犯错而忧愁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有的人高谈阔论,有的人什么事都得做

词语注释

陟(zhì):登,升
杞(qǐ):枸杞
偕偕(xié xié):强壮的样子
靡盬(mí gǔ):没有止息
溥(pǔ):普遍
率(shuài):沿着
牡(mǔ):雄性的鸟兽,这里指公马
彭彭(bāng bāng):强壮有力的样子
傍傍(páng páng):忙碌的样子
鲜(xiǎn):少,这里引申为称赞
旅(lǚ)力:体力
燕燕(yàn yàn):安逸的样子
偃(yǎn):仰卧,休息
劬(qú)劳:辛勤劳作
栖迟(qī chí):游息,悠闲
鞅掌(yāng zhǎng):繁忙的样子
湛(dān):沉溺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时分,周王朝的士子独行于北山,采杞的指尖沾满黄昏露水。这是《小雅·北山》诞生的时刻——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正将它的裂痕投射在《诗经》的竹简上。

西周中后期,井田制如朽坏的绳索再难维系社会平衡。青铜器铭文记载着"大夫不均"的真相:虢季子白盘上的征伐叙事与毛公鼎中的劳役记载,共同拼凑出"王事靡盬"的沉重图景。诗人作为"偕偕士子",他的竹筐里盛放的不仅是枸杞,更是《周礼》理想坍塌的碎片——"溥天之下"四句看似颂词,实则是蘸着苦闷写就的反讽。

那些在青铜酒爵中晃动的倒影,揭示着更深的痛楚。大克鼎铭文记载的贵族宴饮,恰与诗中"湛乐饮酒"者形成互文;而近年岐山出土的甲骨残片显示,周厉王时期"经营四方"的征伐频率较前代激增三倍。当诗人以六个"或"字排比出人世参差,我们仿佛看见西周金文整齐的章法正在竹简上龟裂。

最刺痛的或许是"忧我父母"四字。清华简《系年》揭示,此时服役期限已突破"更卒"旧制。那个采杞的士子,他的背影与台北故宫藏《诗经图》中的行役者重叠——画家用枯笔皴出的衣褶里,藏着两千年未干的泪痕。

赏析

《小雅·北山》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周代士子的生存困境,通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起兴,将自然意象与人生境遇巧妙融合。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点:"采杞北山,不过借以起兴,非实事也",道出了诗人以日常劳作隐喻命运的艺术匠心。

诗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六句,以排比句式形成雷霆之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阐释:"此承上'王事靡盬'而言,极言王土之广,王臣之众,而劳逸不均。"诗人通过天地之广与个人之微的强烈对比,凸显出"大夫不均"的制度性压迫。那"四牡彭彭"的马车意象,恰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言:"以车马之奔忙,状王事之繁剧",动态画面中饱含无奈。

最令人动容的是第三至五章连用十二个"或"字的对比手法。陈子展《诗经直解》赞叹:"连用十二'或'字,构成六组对比,为古今罕有之奇句。"从"燕燕居息"到"惨惨劬劳",从"湛乐饮酒"到"靡事不为",朱熹《诗集传》点明其旨:"言役使之不均也"。这种蒙太奇式的场景并置,使不同生存状态产生戏剧性碰撞。

在情感表达上,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全诗三叹'王事靡盬',忧父母、伤独劳、愤不平,情感递进。"诗人从"忧我父母"的孝悌之情,升华为"我从事独贤"的个体觉醒,最终爆发为对"出入风议"者的尖锐批判。这种情感脉络,恰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由哀而怨,由怨而怒,渐次激昂。"

此诗最深刻处在于其永恒的人性叩问。王夫之《诗经稗疏》谓:"劳逸不均之叹,实开后世'朱门酒肉臭'之先声。"那北山采杞的身影,穿越三千年时光,依然在叩击着关于公平与尊严的生命课题。

点评

《小雅·北山》以"陟彼北山"起兴,勾勒出一幅周代士子勤勉王事的时代画卷。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曰:"此诗专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一语已括全篇大旨。"诗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四句,被王国维《观堂集林》称为"千古王权论之渊薮",其雄浑气象中暗含讽喻。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拈出"或燕燕居息"至篇末的连珠排比:"十二'或'字句如连环弩发,将劳逸不均之状层层剥露,可谓《诗经》中最具张力的控诉性修辞。"这种对比手法,使悠闲者"湛乐饮酒"与劳作者"惨惨劬劳"形成强烈反差。

朱熹《诗集传》点明:"此诗述下士服劳,怨其上之词。"而现代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进一步阐释:"'我从事独贤'的'贤'字用得极妙,表面是夸赞,实为反语,暗指劳役分配的不公。"

诗中"旅力方刚,经营四方"二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为:"非夸勇力,实叹身不由己。"这种含蓄的怨刺,正是《诗经》"温柔敦厚"诗教的典型体现。全篇将个人忧思升华为对制度弊端的思考,在简练的赋体中蕴含深沉的批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