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桑扈鸟掠过周王畿的青青麦陇,其羽色如金莺般明艳。当此之时,周室宴乐正酣,《小雅·桑扈》的乐章在编钟磬鼓间悠然升起。据《毛诗序》所载,此诗乃"刺幽王也",然细究诗中"万邦之屏""百辟为宪"之语,更似西周鼎盛时诸侯朝觐的颂美之作。青铜兕觥在宴席间流转,折射出成康之际"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太平光影。
史官曾记,周穆王时"天下安宁,刑措不用",或为此诗真实背景。那些"有莺其领"的桑扈,恰似着黼黻朝服的诸侯,以华美仪态拱卫中央。"不戢不难"四字尤妙,既言礼器陈列之盛,又暗合《尚书》"不刚不柔"的治国之道。当"旨酒思柔"的醴香弥漫明堂,我们仿佛看见周礼最辉煌的截面——以柔克刚的统治智慧,正化作羽纹觥器上蜿蜒的云雷纹。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独具只眼,指出此诗"非专颂天子,乃诸侯美天子之诗"。青铜铭文与竹简互证,西周中期确多"万福来求"的吉语。那只在《诗经》中反复出现的桑扈,终成飞越宗周八百年的一枚金色书签,定格了封建制度下君臣相得的理想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