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诚心达,娱乐分。升箫膋,郁氛氲。
茅既缩,鬯既薰。后来思,福如云。

佚名

译文

诚心达,娱乐分
虔诚的心意已传达,欢乐的祭祀正举行
升箫膋,郁氛氲
箫声袅袅升起,香气浓郁弥漫
茅既缩,鬯既薰
茅草已捆扎好,美酒已熏香
后来思,福如云
后世追思不断,福泽如云般绵长

词语注释

箫膋(xiāo liáo):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乐器,箫的一种
郁氛氲(yù fēn yūn):形容香气浓郁弥漫的样子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缩(suō):这里指捆扎、整理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中,大唐开元盛世的宫阙檐角还挂着最后一缕鎏金夕照。昭德皇后王氏的庙堂前,太常寺乐工正调试着编钟清越的余音。这首《肃和》诞生的夜晚,长安城飘着细雪般的柳絮,礼官们捧着郁金香薰染的祭酒,在青烟缭绕间追忆那位早逝的贤后。

史载昭德皇后乃唐玄宗原配,薨逝时不过韶华之龄。玄宗命太常卿创作这套郊庙乐章时,正值开元七年(719年)新庙落成之际。乐府诗人以周礼"六代之乐"为范本,将《诗经·大雅》的庄重与南朝祭歌的婉转糅合,在"升箫膋,郁氛氲"的袅袅馨香里,构筑起人神对话的仪式空间。

那些鎏金错彩的字句背后,藏着帝王不为人知的缱绻。"茅既缩"暗用《左传》"包茅缩酒"典故,而"后来思"三字却泄露了玄宗后来对武惠妃的移情——正如《旧唐书》所言"后妃无子,恩宠渐衰"。当青铜爵中的鬯酒在火光中蒸腾成紫色云雾,这首本应庄严的庙堂乐章,竟成了盛唐气象里一段欲说还休的悼亡注脚。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庄重典雅的祭祀场景,通过意象的层递与情感的升华,展现了唐代宫廷祭祀文学的典型风貌。

意象建构如工笔重彩
"升箫膋,郁氛氲"二句以嗅觉意象切入,袅袅升腾的脂膏香气与箫管乐音交织,形成通感式的艺术效果。清代学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特别指出,唐人祭歌善用"馨香意象"构建神圣空间,此处"郁氛氲"三字正是以氤氲之气象征天人感应的典型例证。而"茅既缩,鬯既薰"则化用《周礼》"缩酒"古礼,茅草滤酒、鬯酒熏香的动态过程,赋予仪式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维度。

情感表达似云霞舒卷
开篇"诚心达"三字如定音之锤,奠定全篇肃穆虔诚的基调。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史》中分析此句时强调:"直陈心迹而不事雕琢,正是盛唐祭祀文学'诚中形外'的美学特征"。末句"福如云"的比喻尤为精妙,既呼应《诗经》"介尔昭明"的祝福传统,又以流动的云气意象打破祭祀场景的静态感,暗含"福泽绵长"的深层寓意。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此类结句:"云霞聚散无端,正与不可方物的神恩相契"。

结构艺术见匠心
全篇采用"三三·四四"的句式组合,前四句实写仪轨,后四句虚写祝祷,形成由实入虚的完美过渡。文学史家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指出:"唐代庙乐章往往在六韵之中完成从'事神'到'通神'的升华,此篇四韵八句而能兼备叙事抒情,堪称缩龙成寸"。特别是"后来思"的转笔,将祭祀者的现实追思与永恒祝福熔铸一体,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仪典的有机统一。

这种"以简驭繁"的创作手法,恰如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所言:"在青铜器般的质地上,流动着生命的云纹"。

点评

名家点评:

  •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篇"肃雍和雅,庙堂之音",谓"升箫膋,郁氛氲"六字,写尽祭祀时香烟缭绕之象,而"后来思,福如云"结句,以云喻福,既得《诗经》"介尔昭明"之遗韵,复具汉乐府"垂惠润洪休"之气象。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以简淡之笔写肃穆之境",称"茅既缩,鬯既薰"二句,用《礼记》"缩酒用茅"典故而不着痕迹,比王维"奠璧郊坛"之句更显古雅,实为郊庙乐章中"得中和之气"的典范。

  • 近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指出此章"五言转七言,如云气舒卷",特别推崇"娱乐分"三字突破常规,将庄重仪式与人文情怀自然交融,谓其"开后来刘禹锡《竹枝》'人来人往唱歌行'之先声,而气象尤为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