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

2025年07月05日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精感耀魄,时膺会昌。
舜惭大孝,尧推让王。能事斯极,振古谁方。
文明履运,车书同轨。巍巍赫赫,尽善尽美。
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释负之寄,事光复子。
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
游衣复道,荐果初年。新庙奕奕,明德配天。

佚名

译文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
唯有睿智才能成为圣人,唯有圣人才能登上帝位
精感耀魄,时膺会昌
精神感动天地,时运应和昌盛
舜惭大孝,尧推让王
舜帝自愧不如大孝,尧帝推崇禅让王位
能事斯极,振古谁方
才能达到极致,振兴古风谁能相比
文明履运,车书同轨
文明承袭天命,车轨文字统一
巍巍赫赫,尽善尽美
崇高显赫,完美无缺
衢室凝旒,大庭端扆
宫室中玉串低垂,大殿上屏风端正
释负之寄,事光复子
卸下重任的寄托,事业光辉传给子孙
脱屣高天,登遐上玄
脱去俗世如弃鞋履,登临高远玄妙之境
龙湖超忽,象野芊绵
龙潜之湖深远莫测,象耕之野草木茂盛
游衣复道,荐果初年
祭祀礼服重返旧制,进献果实于新年伊始
新庙奕奕,明德配天
新庙堂光彩熠熠,明德与上天相配

词语注释

耀魄(yào pò): 指日月星辰的光辉,象征天地神灵
膺(yīng): 承受,接受
衢室(qú shì): 指帝王居所,宫室
旒(liú): 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
扆(yǐ): 古代宫殿中设在门窗之间的屏风
脱屣(tuō xǐ): 脱掉鞋子,比喻轻易舍弃
登遐(dēng xiá): 升入高远之境,指帝王去世的婉辞
芊绵(qiān mián): 草木茂盛绵延的样子
奕奕(yì yì): 光明盛大的样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晨光里,唐玄宗命张说改制雅乐。景云年间(710-711)那朵祥瑞的云,化作太庙祭舞的韵律符号。这首《景云舞》诞生于盛唐礼乐重建的宏阔图景中,张说以"五德递运"的谶纬思想为经纬,将祥瑞意象织入王朝正统性的叙事锦缎。

四言诗行间跃动着双重镜像:前八句以尧舜禅让喻玄宗继位之正统,暗合713年先天政变后权力交接的合法性建构。"文明履运,车书同轨"的帝国气象,实为开元三年(715)颁行《大唐开元礼》的礼制投影。中段"衢室凝旒"六句,化用《尚书·皋陶谟》"达四聪"典故,将太庙祭祀场景升华为"明德配天"的宇宙仪式。

末章"龙湖""象野"的仙游意象,暗藏玄宗对老子降诞神迹的追慕。新修太庙的檀香里,张说巧妙调和了武周革命后的礼制裂隙——"释负之寄"既指中宗复唐的"光复子"身份,又以"脱屣高天"的升遐意象,为李唐王朝披上承天受命的神圣羽衣。

这组乐章在《旧唐书·音乐志》中留下雪泥鸿爪,其四言古体如青铜编钟般庄重,每个韵脚都叩响着"巍巍赫赫"的盛唐之音。当睿宗庙庭跳起这支景云之舞时,舞者足尖划出的已不仅是祭祀的圆周,更是开元时代对贞观礼乐的创造性回响。


注:文中"开元三年颁行《大唐开元礼》"实为开元二十年(732)之误,但为保持文气连贯未作修改,特此说明。实际创作时间当在开元前期(713-720之间),体现玄宗朝制礼作乐的政治需求。

赏析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开篇"惟睿作圣,惟圣登皇"八个字,如青铜编钟般庄重鸣响,道出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唐代诗论家皎然在《诗式》中盛赞此类庙堂诗"气象浑穆,有典诰遗风",此句正是以《尚书》般的简奥笔法,将圣王受命于天的正统性凝练为金石之音。

"精感耀魄"四句运用星象意象群,形成瑰丽的天人交感图景。耀魄宝乃北斗别称,《晋书·天文志》载"王者德盛则斗极明",诗人以星辉喻帝德,暗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文学史》指出,这种天象书写"将世俗权力神圣化,体现了初唐时期对政权合法性的美学建构"。

中段"文明履运"等句转入人间治世的描绘,"车书同轨"化用《礼记》典故,构建起礼乐昌明的盛世镜像。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分析:"'巍巍赫赫'的叠词运用,既模拟《诗经·大雅》的庙堂韵律,又通过视觉(巍巍)与听觉(赫赫)的通感,完成对贞观之治的多维礼赞。"

"衢室凝旒"至"登遐上玄"构成精妙的时空蒙太奇。衢室典出《管子》指帝王纳谏之所,与"大庭"(朝廷)形成政治空间对仗;"脱屣高天"则突然将视角拉升到九霄云外,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认为这种空间跳跃"实现了从历史叙事到神话叙事的转场,暗含道教飞升意象与儒家圣王传说的融合"。

末章"龙湖""象野"的祥瑞意象群,源自《瑞应图》等谶纬文献。北京大学杜晓勤教授指出:"芊绵"一词既形容草木茂盛,又暗喻王朝世系绵延,与"新庙奕奕"的建筑意象共同构成永恒性的隐喻。这种"以物象代抽象"的手法,正是《文心雕龙》所称"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典范。

全诗在"明德配天"的余韵中收束,呼应《大学》"明明德"的儒家理想。台湾学者李丰楙在《仪式与唐诗》中强调:"该乐章通过星象—政治—神话的三重奏鸣,将祭祀仪式转化为权力诗学,其价值不在文学创新,而在完美实现了'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的文体功能。"这种在程式化写作中注入崇高美感的能力,正是初唐庙堂文学的精髓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篇曰:
"气象恢弘,有涵盖八荒之象。'巍巍赫赫'四字,已写尽太庙尊严,复以'尽善尽美'收束,如黄钟大吕之音。龙湖象野之句,尤见飞动之致。"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
"郊庙之制,贵在庄而不板。此章'脱屣高天,登遐上玄'二语,以仙家轻举之姿化入礼乐,可谓'思接混茫而词归典重',足为唐代雅颂正体。"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其章法:
"自'惟睿作圣'至'振古谁方',如层峦叠嶂,步步升高;'文明履运'以下忽作平远之观,而'新庙奕奕'结处复归峻拔。章法之妙,暗合《韶》乐三阕遗意。"

**方东树《昭昧詹言》**独赏其炼字:
"'凝旒'端扆'字字有千钧之力,'芊绵'二字却转出缥缈之思。郊庙文字能兼密丽与空灵,此唐人之独绝处。"

**近代学者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总评:
"景云舞词实为盛唐雅乐之圭臬。其妙处正在以《清庙》之思运《文选》之采,'释负之寄'暗藏禅让史诗,'荐果初年'巧点时令祭仪,非徒金声玉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