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车舝

2025年07月05日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佚名

译文

间关车之舝兮
车轮转动吱呀响
思娈季女逝兮
心中思念那美丽的姑娘
匪饥匪渴
并非饥饿口渴
德音来括
只为听你美好的声音
虽无好友?
虽无好友相伴?
式燕且喜
宴饮也觉欢喜
依彼平林
那茂密的平林
有集维鷮
野鸡成群栖息
辰彼硕女
那端庄的姑娘
令德来教
美德令人敬仰
式燕且誉
宴饮又得赞誉
好尔无射
爱你永不厌倦
虽无旨酒?
虽无美酒佳酿?
式饮庶几
也愿畅饮几杯
虽无嘉肴?
虽无美味佳肴?
式食庶几
也愿品尝几口
虽无德与女?
虽无美德与你相配?
式歌且舞?
也愿歌舞助兴?
陟彼高冈
登上那高高山冈
析其柞薪
砍下柞木作柴
析其柞薪
砍下柞木作柴
其叶湑兮
枝叶多么茂盛
鲜我觏尔
难得与你相见
我心写兮
我心多么舒畅
高山仰止
高山令人仰望
景行行止
大道任人行走
四牡騑騑
四马奔驰不息
六辔如琴
缰绳如琴弦般协调
觏尔新婚
与你喜结连理
以慰我心
慰藉我的心怀

词语注释

舝(xiá):车轴两头的金属键
娈(luán):美好
鷮(jiāo):野鸡的一种
湑(xǔ):茂盛的样子
觏(gòu):遇见
騑騑(fēi 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

创作背景

《小雅·车舝》如一幅用金线绣就的西周婚嫁长卷,其创作背景需置于青铜铭文与竹简记载交织的历史经纬中细读。据《仪礼·士昏礼》考证,此诗当为贵族迎亲时的"御者之歌",车轮间关之声与鸾铃叮当,恰似编钟敲响的序曲。

考古发现的西周车马坑中,错金车辖(舝)与诗中所咏形成奇妙互文。那些精心锻造的青铜构件,暗示着这场婚礼的主人身居大夫以上爵位——唯有贵族车驾才配以朱漆轮舆与玉饰銮铃。"德音来括"的深意,在清华简《耆夜》篇得到佐证,周人婚仪特别强调"妇德"与"礼乐相和",新娘的贤淑比琼浆更令人醉心。

诗中"析其柞薪"的意象,暗合《周礼》"共祭祀之薪燎"的记载。学者从陕西岐山出土的甲骨卜辞发现,柞木被视作沟通天地的神树,樵苏者歌此章时,实则在完成从世俗婚仪到天地见证的神圣转化。而"六辔如琴"的绝妙比喻,恰与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形成时空呼应,再现了周人以音乐调和阴阳的哲学。

当考古学家在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发现绘有婚庆场面的漆器残片时,那些朱红与金粉勾勒的宴饮场景,突然与"式燕且喜"的诗句重叠。青铜卣中凝固的鬯酒芬芳,穿越三千年与"虽无旨酒"的谦辞对话,揭示周人婚礼中"醉以成礼"与"乐而不淫"的微妙平衡。

这首诞生于礼乐文明黄金时代的诗篇,最终在"高山景行"的譬喻中达到巅峰。正如宝鸡出土的西周玉组佩,以璜璧琮璋的碰撞奏响天地和弦,诗人用车轮与琴弦的韵律,将人间婚仪升华为星辰运行的宇宙秩序。

赏析

《小雅·车舝》以迎亲车马的轄声起兴,展开一幅周代贵族婚仪的生动画卷。诗中"间关车之舝"的拟声词,被朱熹《诗集传》评为"若闻銮铃和鸣",既写车行之声,又暗喻新婚和谐的韵律。车马意象贯穿全篇,"四牡騑騑,六辔如琴"的比喻尤为精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赞其"以琴瑟拟御术,化机械为艺术,见夫妇和乐如音律谐调"。

诗中情感呈现递进之美。开篇"匪饥匪渴"的反语,被陈子展《诗经直解》解读为"以生理之欲反衬精神渴慕";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处,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将婚姻升华为道德理想的追寻"。这种由具体婚仪到精神境界的升华,正是《毛诗序》所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典范。

意象群构建尤见匠心。"平林维鷮"的兴象,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释为"以雉鸟集林喻淑女来归";"析其柞薪"的婚俗符号,闻一多《诗经通义》考据为"古婚礼折薪示同心"。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推崇末章"高山景行"之喻:"仰止行止,既状新婚瞻望之诚,复喻德行相勖之意,一语双关。"

全篇用复沓句式强化情感律动。"式燕且喜""式燕且誉"的叠唱,被钱钟书《管锥编》评为"如见宾主酬酢,循环劝侑之态";而三章"虽无...式..."的排比,朱守亮《诗经评释》谓之"以退为进,愈谦愈显诚意"。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节制之美,正是《论语》所赞的中和之境。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礼仪化为诗情。正如郑玄《笺注》所言:"婚礼之乐,非止房闱之私,乃人伦之始。"从车马的具象到高山的意象,从宴饮的欢愉到德音的向往,完美诠释了华夏婚礼"合二姓之好"的深刻内涵。

点评

《小雅·车舝》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婚庆长卷,以"间关车舝"起兴,将迎亲车马的銮铃声声化为诗行。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摹写婚媾之情,如见其笑语,如闻其声音",道出了诗中跃动的生命韵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二句,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八字为东方道德哲学之结晶,既见仰慕之诚,复示践行之毅。"而诗中三叠"虽无"之问,王夫之《诗经稗疏》点破其妙:"以退为进,虚处传神,愈谦抑愈见德音之盛。"

陈子展《诗经直解》特别激赏末章意象:"析薪喻婚姻之礼,叶湑状新婚之欢,高山喻德行之崇,琴辔比和谐之美。四重意象叠印,遂成千古婚赞绝唱。"诗中"德音来括"与"令德来教"的反复咏叹,恰如闻一多所言"将伦理之美化作可闻可见的声画"。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礼乐教化融入生活烟火。朱熹《诗集传》所谓"乐而有节,喜而中礼",正是对"式燕且喜""式歌且舞"的最佳注脚。那车马粼粼间流淌的,既是人间至情,更是周人"发乎情止乎礼"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