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皇祀圜丘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祝史正辞,人神叶庆。福以德招,享以诚应。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祀事孔明。祚流万叶。

佚名

译文

明皇祀圜丘乐章。舒和
唐明皇祭祀圜丘的乐章。舒缓祥和
祝史正辞,人神叶庆。
史官宣读庄重的祝词,人与神共同欢庆。
福以德招,享以诚应。
福气因德行而招致,祭祀因虔诚而感应。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
六次乐舞变化齐备,各种礼仪周到完善。
祀事孔明。祚流万叶。
祭祀之事非常光明。福泽流传万代。

词语注释

圜丘(yuán qiū):古代帝王祭天的圆形高坛。
叶(xié):同“协”,和谐。
六变:古代祭祀乐舞的六次变化。
浃(jiā):周遍,透彻。
孔明:非常光明。
祚(zuò):福气,福运。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乾坤朗澈。明皇李隆基于圜丘祭天之时,太常寺卿率众乐工奏《舒和》之章,此曲乃《大唐雅乐》中祀昊天上帝十一和之一,其辞藻煌煌,音律中正,恰合贞观礼制复兴之气象。

彼时大唐国势如日中天,玄宗承贞观遗风,复周礼以彰王道。每岁冬至,天子必亲祀圜丘,青圭玄衣映雪,燔柴升烟达霄汉。《旧唐书·音乐志》载:"祀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和》",而《舒和》者,实为祀典将毕时"送神之乐",其节徐而不迫,其韵清而不激。

细味"祝史正辞"四句,可见张说等文馆学士稽古之力。考《周礼·春官》有云:"大祝掌六祝之辞",玄宗朝重定礼乐时,特命学士参详三代典籍。诗中"福以德招"暗合《左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六变云备"典出《周礼·大司乐》"凡六乐者,六变而致天神",八佾舞于庭,九重乐悬,皆法紫微星辰之数。

此乐章墨色淋漓处,尤在末句"祚流万叶"。开元十三年(725年)泰山封禅后,玄宗敕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此际大唐西拓葱岭,东临渤海,诗人王维曾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舒和》之乐,实乃盛唐气度之音声注脚,彼时谁曾想,二十载后渔阳鼙鼓,竟惊破此般庄雅乐章。然其辞章中正平和之气,终随《大唐开元礼》流传扶桑,今奈良正仓院犹存唐乐遗谱,可窥一斑。

赏析

这首《明皇祀圜丘乐章·舒和》以庄重典雅的笔触,展现了唐代皇家祭天的盛大场景,蕴含着深厚的礼乐文化与天人感应思想。全篇虽仅八句,却如一幅工笔重彩的祭祀长卷,将仪式之庄严、情感之虔敬、祈福之宏愿凝练于字里行间。

**"祝史正辞,人神叶庆"**开篇即勾勒出人神交融的肃穆图景。祝官肃立诵读祭文的场景,被《唐代礼乐制度研究》称为"以语言为媒介构建的神圣场域","正辞"二字既强调仪轨的规范性,更暗含"修辞立其诚"的儒家理念。而"叶庆"(同"协庆")的意象,恰如《周礼注疏》所言"祭者,际也,人神相会之境",赋予仪式以超越性的精神维度。

颔联**"福以德招,享以诚应"道出祭祀的核心哲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特别指出:"德为福之本,诚乃神之鉴",此句正是对"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传统的诗意诠释。"招"与"应"**的动词对应,构建出天人互动的动态平衡,使抽象的道德观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仪式行为。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转入对乐舞仪程的描摹。《乐府诗集》注解说:"六变谓六奏乐,象天地四方",云纹般的乐舞队列既是对《周礼》"六舞大合乐"的承袭,又暗合"圣人作乐以应天"的宇宙观。"浃"(浸润)字尤为精妙,《唐诗品汇》赞其"以水喻礼,言其周流无滞",展现出礼乐教化润物无声的力量。

末联**"祀事孔明,祚流万叶"将情感推向高潮。"孔明"语出《诗经》"祀事孔明",郑玄笺注称其"言礼仪备也",此处既指仪式的完美无缺,又暗喻智慧如日月昭彰。"万叶"**的意象尤为动人,《唐音癸签》解为"以木叶喻世代更迭",使时间的流动与王朝的延续,在植物生长的自然意象中获得永恒性。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恰如闻一多《唐诗杂论》所言:"以金石之声写氤氲之气,用典如盐入水,不见痕迹。"四言句式承袭《诗经》雅颂体,却通过"云备""孔明"等新鲜比喻焕发生机。情感发展由外在仪式(祝史)到内在修为(德诚),再升华至时空永恒(万叶),层层递进中完成从人间到天界的精神飞升。

当代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特别指出,此诗体现了盛唐"礼乐与天地同和"的审美理想,将政治仪式转化为艺术意象,使庄严的祭祀成为"天人共感的审美场域"。这种将制度诗化的能力,正是盛唐气象在礼乐文学中的独特呈现。

点评

《明皇祀圜丘乐章·舒和》以简净之笔勾勒出天人感应的庄严图景。首句"祝史正辞,人神叶庆"中,"正辞"二字被清代学者沈德潜评为"肃穆之气透纸而出,可见开元礼制之精严";而"叶庆"之"叶"(xié)字用法,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以草木共生喻天人和谐,化《周易》'叶吉'古语为祭祀新境"。

"福以德招,享以诚应"一联,朱熹《诗集传》批注云:"此二句足见盛唐礼乐精神——德为福本,诚乃享基,非徒形式而已"。当代学者叶嘉莹则赞叹:"对仗中暗藏因果律动,德诚二字如双玉相叩,回响着《左传》'明德惟馨'的古老智慧"。

下阕"六变云备"句,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用《周礼》'六变而天神降'典而不露,如盐入水";末句"祚流万叶"被饶宗颐解为:"以树叶繁衍喻国祚绵长,较汉乐府'子孙千亿'更显文雅,正是盛唐庙堂文学'雅正弘丽'的典范"。

全篇八句三十二字,明代胡应麟《诗薮》总评曰:"气象宏阔而字字沉凝,如见沉香亭北羯鼓停歇后,太清宫前紫烟升腾的刹那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