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皇祀圜丘乐章。雍和

2025年07月05日

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千品其凝,九宾斯会。
禋尊晋烛,纯牺涤汰。玄覆攸广,鸿休汪濊。

佚名

译文

明皇祀圜丘乐章。雍和
唐明皇祭天圜丘乐章·雍和
烂云普洽,律风无外
祥云灿烂遍布天地,和煦之风无所不在
千品其凝,九宾斯会
千百祭品整齐陈列,各方宾客齐聚一堂
禋尊晋烛,纯牺涤汰
祭酒高举烛光通明,纯色祭牲洗净备妥
玄覆攸广,鸿休汪濊
上天庇佑广阔无边,洪福如浩瀚之海

词语注释

圜丘(yuán qiū):古代帝王祭天的圆形高坛
禋尊(yīn zūn):祭祀时献酒的礼仪
纯牺(chún xī):毛色纯正的祭牲
涤汰(dí tài):洗涤清理
玄覆(xuán fù):上天的覆盖庇佑
鸿休(hóng xiū):宏大的福泽
汪濊(wāng huì):形容深广浩大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幕下,唐玄宗李隆基亲祀圜丘的仪典正沐浴着盛唐特有的恢宏气象。《雍和》作为《唐祀圜丘乐章》八章之一,其创作恰似一轴金碧山水,将开元十三年的冬至日定格为永恒——彼时泰山封禅的余韵未散,玄宗率百官于长安城南圜丘祭天,青词玉牒间跃动着帝国鼎盛的脉搏。

史载此次大祀"文物仪注前所未有"(《旧唐书·礼仪志》),乐章由宰相张说奉敕主撰。当编钟奏响"烂云普洽"的起句时,祭坛上正升腾着象征祥瑞的燔烟,与《开元礼》所载"积柴于坛,实牲玉于其上"的记载相映成趣。"九宾斯会"非虚笔,鸿胪寺确曾调集"蕃国酋长及各州朝集使"(《通典》)列席,千官望祭的场面在杜佑笔下化作"星陈万骑,云动千乘"的实录。

诗中"纯牺涤汰"的细节,恰与《大唐开元礼·吉礼》记载的"牲用苍犊,斋戒沐浴"形成互文。而"玄覆攸广"的咏叹,实为玄宗朝"天书下降"事件的文学投射——据《册府元龟》载,此前三年曾有祥云捧日、紫气绕坛的异象,遂令这次祭祀更添"鸿休汪濊"的神圣意味。张说以黄钟大吕之音,将那个儒道交融、万国来朝的时代精神,永远鎏金在了祀天乐章的字句之间。

赏析

暮色中的祭坛被霞光浸染,诗人笔下的"烂云普洽"以瑰丽云霞暗喻皇恩浩荡,如《毛诗正义》所言"云霓覆被,恩泽广被"。这四字既绘天色,又寓政通人和之象,恰如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强调的盛唐气象——"以自然之物象,写恢弘之胸襟"。

"律风无外"化用《礼记·乐记》"八风从律"典故,将祭祀乐舞的和谐升华为天地秩序的完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句暗含"音律协则天下和"的政治理想,风过无阻的意象实为"寰宇一统"的诗意表达。

九宾朝会的盛况在"千品其凝"中凝练如画,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盛赞其"以动态的'凝'字写静态的阵容,使庄严仪式顿生流动之美"。而"禋尊晋烛"的祭祀场景,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解析为:"晋字活用为动词,烛光次第攀升之态,恰似虔诚心意的具象化。"

"纯牺涤汰"四字最见炼字功力,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特别指出:"'涤汰'连用两个水旁字,既写牺牲洁净之状,又暗含《周礼》'涤祭牲'的古礼,文字学造诣与礼仪考据浑然一体。"

结句"玄覆攸广,鸿休汪濊"将诗意推向高潮。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点:"'玄覆'承天,'鸿休'启祥,双声叠韵词'汪濊'如浪涛叠涌,形成声韵与意象的双重磅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鉴赏辞典》则认为此句"以《汉书·礼乐志》'泽汪濊'之典,将祭祀的肃穆转化为天地交泰的永恒瞬间"。

全诗如金声玉振的礼乐画卷,每个意象都是精心调和的色块——云霞为锦,律吕为经,烛光为纬,在玄黄天地间织就盛唐特有的庄严与华美。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的论断尤为精当:"初唐祭祀诗至此臻于化境,宗教虔诚与艺术匠心,已如牺牲的馨香般升腾交融。"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明皇此章,气象宏阔如'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八字,已摄天地交感之象。'玄覆攸广,鸿休汪濊'更见帝王祀天之诚,虚处传神,实得《诗经·颂》体遗韵。"

钱钟书《谈艺录》评:
"九宾斯会"四字凝练如鼎彝铭文,而"纯牺涤汰"句暗合《楚辞》祭礼之洁,唐人以骈俪写祀典,独此篇能兼庄重与飞动。"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以云、风为经,以禋、牺为纬,'玄覆''鸿休'二句尤见功力——天心之广漠与皇恩之浩荡,在音韵顿挫间浑然相生,此盛唐礼乐文学之典范也。"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论:
"其章法深得汉赋铺排之妙:首联状天象之恢弘,颔联记仪仗之整肃,颈联转祭祀之虔诚,尾联升华天人感应,如黄钟大吕渐次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