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的天幕下,唐玄宗李隆基亲祀圜丘的仪典正沐浴着盛唐特有的恢宏气象。《雍和》作为《唐祀圜丘乐章》八章之一,其创作恰似一轴金碧山水,将开元十三年的冬至日定格为永恒——彼时泰山封禅的余韵未散,玄宗率百官于长安城南圜丘祭天,青词玉牒间跃动着帝国鼎盛的脉搏。
史载此次大祀"文物仪注前所未有"(《旧唐书·礼仪志》),乐章由宰相张说奉敕主撰。当编钟奏响"烂云普洽"的起句时,祭坛上正升腾着象征祥瑞的燔烟,与《开元礼》所载"积柴于坛,实牲玉于其上"的记载相映成趣。"九宾斯会"非虚笔,鸿胪寺确曾调集"蕃国酋长及各州朝集使"(《通典》)列席,千官望祭的场面在杜佑笔下化作"星陈万骑,云动千乘"的实录。
诗中"纯牺涤汰"的细节,恰与《大唐开元礼·吉礼》记载的"牲用苍犊,斋戒沐浴"形成互文。而"玄覆攸广"的咏叹,实为玄宗朝"天书下降"事件的文学投射——据《册府元龟》载,此前三年曾有祥云捧日、紫气绕坛的异象,遂令这次祭祀更添"鸿休汪濊"的神圣意味。张说以黄钟大吕之音,将那个儒道交融、万国来朝的时代精神,永远鎏金在了祀天乐章的字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