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历史的烽烟自唐代边塞冉冉升起。王维的《伊川歌第三》正是诞生于这金戈铁马与闺阁愁思交织的时代画卷中。天宝年间,大唐与吐蕃在河西走廊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黄花戍"作为陇右道重要关隘,见证了"频年不解兵"的残酷现实。
诗人以月为眼,勾勒出盛唐阴影下的双重悲剧——前线将士"白骨乱蓬蒿"的生死无常,与长安闺阁"长照汉家营"的相思成灰。此中笔法,暗合杜甫"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写实精神,却更添一层"可怜"的温柔慈悲。
考《资治通鉴》载,玄宗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唐军在青海、河西一带"岁岁调兵",仅石堡城一役便"死者数万"。王维时任监察御史,亲见"营州少年厌原野"的征发景象,遂将时代哀音凝练为这二十字的月光绝唱。那轮穿越千年的闺中月,终成盛唐由盛转衰的凄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