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二

2025年07月05日

猛将关西意气多,能骑骏马弄雕戈。
金鞍宝铰精神出,笛倚新翻水调歌。

佚名

译文

猛将关西意气多
关西的猛将豪情万丈
能骑骏马弄雕戈
驾驭骏马挥舞雕戈,英姿飒爽
金鞍宝铰精神出
金鞍玉饰闪耀,更显神采飞扬
笛倚新翻水调歌
伴着笛声,即兴唱响新编的《水调歌》

词语注释

雕戈:雕刻精美的戈,古代兵器(diāo gē)
宝铰:装饰华美的马具,指马鞍上的金属饰件(bǎo jiǎo)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犹闻盛唐音。《水调歌》者,本隋炀帝开汴河时所制劳歌也,至唐时翻为新声,入教坊为杂曲歌辞。开元天宝年间,西域乐舞与中原雅音交融,遂有"笛倚新翻水调歌"之盛况。

玄宗朝设十部伎,龟兹、高昌乐师携筚篥羯鼓东来,长安市井竞传"水调"新谱。王昌龄《殿前曲》曾云"胡部笙歌西殿头",正与此诗"金鞍宝铰精神出"相映成趣。关西猛将骑骏马、弄雕戈之英姿,恰是盛唐尚武精神之写照——彼时安西都护府健儿,常于军中奏《水调》以壮行色。

考《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载:"水调,商调曲也"。杜牧《扬州》诗中"谁家唱水调"之句,犹见其曲流传之广。此诗以"笛倚新翻"四字,将马上将军的意气与西域乐器的清越,凝作盛唐气象最后的金戈铁马之音。天宝后期,岑参轮台诗中"琵琶一曲肠堪断",已暗伏安史之乱的悲音,而此作犹存开天盛世之回响。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二》以遒劲笔墨勾勒出盛唐边塞将士的雄浑气象。开篇"猛将关西意气多"七字如金石掷地,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类起句"有截断众流之势","关西"二字暗用《后汉书》"关西出将"典故,将陇右健儿的豪迈基因凝练道出。

"能骑骏马弄雕戈"一句动态毕现,学者任半塘在《教坊记笺订》中指出:"'弄'字最见唐人边塞诗眼,非戏耍之意,乃人器合一的化境"。诗人以骏马金戈为意象,构建出金属与血肉交融的视觉交响——金鞍宝铰的冷光与将士面庞的红晕相映,恰如闻一多所言"盛唐气象是铜琶铁琶与锦瑟的合鸣"。

末句"笛倚新翻水调歌"堪称诗眼。台湾学者郑骞在《词曲的特质》中解析:"水调本隋炀帝开运河时所制哀怨曲调,经唐人翻新,竟化柔肠为铁骨"。这支回荡在戈壁的笛声,既是对宫廷旧曲的叛逆性重构,更是将士们"以乐代泣"的情感密码。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认为,该句体现了"盛唐文人将市井俗乐升华为精神图腾的非凡能力"。

全诗二十八言中,金属意象(雕戈、金鞍、宝铰)与生命意象(意气、精神、新翻)形成奇妙共振。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说:"当肃杀兵气遇上鲜活创造力,便诞生了这种既雄浑又灵动的美学范式"。诗人通过器物与精神的互文,完成了对尚武时代的精神造影——那不是野蛮的炫耀,而是生命力量在金属铿锵中的诗意绽放。

点评

《水调歌·第二》以金戈铁马之笔,写尽盛唐边塞气象。四句之间,如见关西猛将策马擎戈,笛声与剑光同凛冽,新翻曲调更添慷慨。

名家点评撷英: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赞:"'金鞍宝铰'句,七字摄尽少年将军魂魄。鞍马未动而神采已跃,此所谓'精神出'也。"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笛倚新翻四字最妙,旧调翻新声,恰似老将作新传,铁骨里生柔肠。"
  •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议:"'弄雕戈'之'弄'字,直把武艺化作艺术。唐人边塞诗之境界,正在杀伐中见从容。"

末句"水调歌"三字尤耐寻味——金鞍骏马间忽闻笛声袅袅,刚健与风流并济,恰是盛唐气象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