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福和

2025年07月05日

备礼用乐,崇亲致尊。诚通慈降,敬彻爱存。献怀称寿,
啐感承恩。皇帝孝德,子孙千亿。大包天域,长亘不极。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福和
郊庙祭祀之歌。太庙乐章之福和
备礼用乐,崇亲致尊
准备礼乐,崇敬祖先表达尊崇
诚通慈降,敬彻爱存
虔诚之心通达,慈爱降临;敬意贯彻,仁爱永存
献怀称寿,啐感承恩
献上诚挚祝福,感恩承受恩泽
皇帝孝德,子孙千亿
皇帝孝德昭著,子孙绵延千亿
大包天域,长亘不极
德泽包容天地,长久无边无际

词语注释

啐(cuì):原指尝饮,此处引申为感受、体验
亘(gèn):绵延不断
天域:指天地宇宙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福和创作背景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太常寺改制雅乐,张说奉敕重定《享太庙乐章》,此篇《福和》即为其中祭祀睿宗李旦的乐章。时值开元盛世,朝廷以"崇亲致尊"为礼乐核心,乐章中"备礼用乐""诚通慈降"等句,正折射出盛唐将孝道伦理与天地祭祀融为一体的礼乐观念。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乐章用于太庙祭祀的"酌献"环节。当青铜爵中醴酒倾洒于地的瞬间,乐工齐唱"献怀称寿,啐感承恩",以声律重构宗庙中神圣的父子对话。张说以"大包天域,长亘不极"的宇宙意象,将李唐皇族的血脉传承升华为永恒的天道象征,这正是开元时期"以孝治天下"政治理念的艺术呈现。

乐章中"子孙千亿"的祝颂,暗合《诗经·大雅》"千亿及秭"的典故。玄宗朝太庙祭祀用《周礼》八佾之舞,配合此四言古体乐章,使西周宗庙文化与盛唐气象在音律中完成跨越千年的共鸣。张说用最简练的十六句,构筑起连接人间孝行与天道永恒的礼乐圣殿。

赏析

暮色中的钟磬声仿佛穿透千年时光,将我们引入盛唐宗庙的庄严场景。这首《福和》乐章以金石般的文字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在简练的韵脚间流淌着大唐最深邃的情感血脉。

"备礼用乐,崇亲致尊"八字如编钟骤响,瞬间构筑起神圣的仪式空间。礼乐不仅是形式,更是"通天彻地"的精神桥梁。正如《唐代礼乐文学研究》所指出的:"初唐郊庙乐章往往通过器物仪轨的铺陈,完成天人感应的象征体系"。青铜礼器的冷光与朱红幔帐的暖色在文字中交织,形成极具张力的视觉意象。

"诚通慈降"四句展现精妙的情绪递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全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推崇此处情感逻辑:"由'诚'生'敬',由'敬'致'爱',最终升华为'寿'的永恒祈愿,完成孝道情感的三重升华"。诗人将祭祀烟雾中升腾的虔诚,转化为可触摸的情感实体,"啐感承恩"中那个"啐"字尤为绝妙——既是啜饮福酒的实写,又是精神颤栗的隐喻。

末联如巨椽挥毫,"大包天域,长亘不极"的时空意象令人屏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及此类句式时曾说:"唐人善以地理之无极喻时间之永恒,在空间扩张中完成生命不朽的证明"。子孙千亿的繁衍图景与天域无垠的宇宙视野形成奇妙的蒙太奇,恰如电影中的升格镜头,将帝王的孝德推演成永恒的生命律动。

细品文字肌理,会发现冷峻的颂祷下暗涌着温热血脉。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宫廷诗研究》中揭示:"这些看似程式化的文字,实则蕴含著人对永恒的焦虑与慰藉"。当"福和"的旋律在梁间回荡,那不仅是给祖先的祝祷,更是生者对时间壁垒的温柔突围,在钟鼓齐鸣中完成刹那与永恒的对话。

点评

名家点评选录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福和》之章,以简澹之笔写巍峨之思。'大包天域,长亘不极'八字,犹见汉魏气象,非仅庙堂颂语,实含宇宙襟怀。郊庙之作能臻此境,可谓礼乐之华彩,诗教之正声。"

钱钟书《谈艺录》
"此篇妙在'诚通慈降,敬彻爱存'二句,将抽象伦理具象为血脉流动。孝道之温润如玉,帝王之肃穆如松,皆在动静相生中得见。后世苏轼'万人如海一身藏',未必不胎息于此等庙堂诗法。"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啐感承恩'之'啐'字最耐寻味,既状饮福酒时唇齿轻触之声,又暗含《礼记》'啐酒成礼'的典制。以声韵摹写礼仪瞬间,使凝固的宗庙时空顿生涟漪,此正唐人承齐梁而超齐梁处。"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全篇以'崇亲致尊'为骨,'子孙千亿'为韵。对仗中见流动之势,如'备礼用乐'与'皇帝孝德'形成时空回环,终以'长亘不极'的横绝笔意收束,恰似黄钟大吕之余韵悠长。"

莫砺锋《唐诗与宗教》
"此作可贵处在于平衡了神圣性与人间性。'献怀称寿'不脱世俗温情,'天域不极'复归宗教崇高,恰合《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可谓郊庙歌辞中的'中和之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