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樛木

2025年07月05日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佚名

译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野葡萄藤缠绕着它。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使你安宁。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野葡萄藤覆盖着它。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扶持着你。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野葡萄藤萦绕着它。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成就了你。

词语注释

樛(jiū)木:弯曲的树木。
葛藟(gě lěi):野葡萄藤。
累(léi):缠绕。
绥(suí):安宁。
荒:覆盖。
将:扶持。
萦(yíng):萦绕。

创作背景

《樛木》创作背景考略

一、时代经纬

此篇出自《诗经·周南》,当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作。彼时周公旦制礼作乐,采诗官摇木铎徇于道路,收集民间歌谣以观民风。汉水之滨的樛木,遂成为周代礼乐文明的一枚文化标本。

二、植物隐喻

樛木者,枝干弯曲之乔木也。考《尔雅·释木》:"下句曰樛",其自然下垂之态,恰似君子谦逊之姿。葛藟(léi)乃蔓生植物,《本草纲目》载其"蔓延草木上",二者共生之象,暗合《周易》"柔附刚"的哲学。先民以自然物象构建伦理隐喻,实为"观物取象"思维之遗存。

三、仪式语境

据《仪礼·乡饮酒礼》记载,周代宴飨常歌《周南》诸篇。此诗三章叠咏"福履"(即福禄),与青铜器铭文"永锡祚胤"(如大盂鼎)相呼应,当为贵族婚礼时的祝颂之歌。那缠绕樛木的葛藟,恰似新娘的嫁衣逶迤于庭阶。

四、比兴之道

"南有樛木"的空间叙事,暗含《周礼》"建国必面南"的方位崇拜。郑玄笺注谓:"木枝以下垂之故,葛藟得累而蔓之",此中寄寓着君子的道德感召力——如《论语》所言"德不孤,必有邻"。那层层递进的"绥之""将之""成之",正是周代阶梯式礼仪的文学投射。

注:本文考据综合《毛诗正义》《周礼注疏》及近年出土的清华简《耆夜》篇相关内容,试图还原礼乐文明初曙时的诗意瞬间。

赏析

《樛木》以缠绵的葛藟攀附樛木起兴,构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樛木高大挺拔,葛藟柔蔓依依,两种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汉代郑玄在《毛诗笺注》中阐释:"木下曲曰樛",这种向下弯曲的形态恰似君子谦和之姿,而葛藟的攀附则暗喻"万民之附君子"。

诗中"累""荒""萦"三字的递进尤为精妙:

  1. "累"字展现葛藟初附时的轻盈缠绕
  2. "荒"字描写枝叶繁茂的覆盖之态
  3. "萦"字则刻画了盘绕回旋的亲密无间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此手法:"由浅而深,由疏而密,摹写曲至"

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双线并行的艺术特征:

  • 表层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如朱熹《诗集传》所言:"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
  • 深层则蕴含儒家"君子之德"的理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此诗"喻君臣相得,如葛藟之附樛木"

诗歌的复沓结构营造出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三章叠唱中,"绥之""将之""成之"形成递进式祝福:

  • 首章"绥"为初始安享
  • 次章"将"乃扶助增长
  • 末章"成"达圆满之境 这种结构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评:"由安定而助长而成就,次第井然"

意象系统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哲学。樛木(阳)与葛藟(阴)的互动,完美诠释了《周易》"刚柔相济"的思想。现代学者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特别指出:"此诗以植物缠绕喻人际亲附,开创了比兴传统的重要范式"

全诗虽仅48字,却构建起多重象征空间。从男女情爱到政治伦理,从自然景象到人文理想,这种丰富的解读可能性,正是《诗经》"温柔敦厚"诗教的典范体现。正如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所言:"一物之象,可摄大千世界;数言之诗,能载永恒之道"

点评

《樛木》一诗,以比兴手法写君子之德,如樛木之被葛藟缠绕,喻君子之得福禄相随。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层层递进,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致祝之意自见。樛木下曲,葛藟上蔓,喻君子下人之德,而福履之绥、将、成,皆自君子之德来也。"

**朱熹《诗集传》**云:"兴也。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程俊英《诗经译注》**则言:"这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诗。诗人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并祝福他幸福快乐。"

此诗之美,在于其意象的生动与情感的含蓄。樛木与葛藟的意象,既写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又暗喻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的递进,则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