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瞻彼洛矣

2025年07月05日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佚名

译文

瞻彼洛矣
眺望那洛水啊
维水泱泱
河水浩浩荡荡
君子至止
君子来到这里
福禄如茨
福禄多如茅草屋
韎韐有奭
红色蔽膝鲜艳明亮
以作六师
统帅六军威仪堂堂
鞸琫有珌
玉饰刀鞘闪闪发光
君子万年
愿君子万寿无疆
保其家室
保佑家族平安兴旺
福禄既同
福禄齐聚于一身
保其家邦
保卫国家安定富强

词语注释

泱泱(yāng yāng): 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韎韐(mèi gé): 古代祭祀时穿的红色蔽膝
奭(shì): 鲜明、盛大的样子
鞸琫(bǐ běng): 刀鞘上的玉饰
珌(bì): 刀鞘下端的装饰

创作背景

洛水汤汤,其流浩荡。当周室东迁之际,王纲解纽而礼乐未崩,此《瞻彼洛矣》所以作也。考《毛诗序》云:"《瞻彼洛矣》,刺幽王也。"然细味诗中之"韎韐有奭,以作六师",实见诸侯会盟之盛况。

昔者周幽王时,郑桓公为王室司徒,尝会诸侯于洛水之滨。诗中"君子至止"三复其辞,盖言诸侯毕至,朱芾照水之景。洛水为天下之中,《尚书·洛诰》载周公营洛邑,此际虽王权式微,然诸侯犹秉周礼,铠甲生虮虱而不废朝觐。

"福禄如茨"之喻,非独颂祷之辞,实暗含忧思。郑玄笺云:"茨,屋盖也。"以茅茨喻福禄之厚,恰映周室虽衰,礼器犹存。韎韐赤绂与鞸琫玉饰,皆周制威仪,诗人目睹泱泱洛水,追思文武之烈,故有"保其家邦"之叹。

洛水汤汤,终古如斯。此诗作于宗周将坠未坠之时,如青铜器上最后一抹鎏金,在"六师"整肃的描摹里,藏着诗人对礼乐文明的最后守望。

赏析

《瞻彼洛矣》以浩荡的洛水为背景,展开一幅庄严而深情的礼赞画卷。诗中"维水泱泱"的反复咏叹,不仅构建出宏大的空间意象,更以流水的不息暗喻周王朝的永恒生命力。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指出:"三章叠唱,如洛水波涛层层推进,将臣子对君王的忠诚推向高潮"。

诗人通过"韎韐有奭"(赤色蔽膝鲜明)与"鞸琫有珌"(玉饰刀鞘华美)的服饰细节,以"赋"的手法铺陈出君王的威仪。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强调:"此诗善用器物象征,赤韐象武德,玉珌象文治,六师与家邦对举,见文武兼备之治"。这些意象群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君主形象。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呈现出递进式结构。从首章的"福禄如茨"(福禄如屋瓦般累积)到末章的"福禄既同"(福禄泽被天下),朱熹《诗集传》评曰:"由家室而家邦,见仁心之推恩"。方玉润《诗经原始》则盛赞其"忠爱之忱,溢于言表",特别是"君子万年"的反复祝颂,既符合宗庙颂诗的仪礼要求,又饱含真挚的臣子之情。

诗中的水意象系统尤耐寻味。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洛水之泱泱,非独状水势,实喻周德之广被"。水的柔性与兵戈的刚性形成奇妙平衡,正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所言:"以水德涵养武备,此周室所以为盛"。这种刚柔相济的审美特质,使这首颂诗在庄重中见灵动,在崇高中寓深情。

点评

《瞻彼洛矣》以浩荡洛水起兴,三章叠咏间尽显周王威仪与家国气象。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泱泱'二字已绘洛水全神,后文'如茨''有珌''既同'皆从此浩瀚气象中生出,似见旌旗倒影随波浮动。"其笔法之妙,正在于将自然之壮阔与人文之庄严融为一体。

近人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拈出"韎韐有奭"之视觉张力:"赤色蔽膝映碧波,如朱砂点染素绢,色彩学之对比,早见于《诗经》军容描写。"此般设色技法,令静态的服饰在粼粼波光中顿生动态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隔与不隔"时曾暗合此诗意境:"'维水泱泱'直抵眼前,而'保其家邦'之忧思自深,此所谓不隔之境。"水纹与心绪同频荡漾,家国情怀自然流淌于物象之间,恰如朱熹《诗集传》所言:"赋其事而忧思自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