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出自《诗经·小雅》,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彼时周王室衰微,诸侯离心,宗法制度渐趋崩坏。诗中"兄弟婚姻,无胥远矣"的殷切呼唤,恰似青铜编钟在礼崩乐坏时代发出的最后清响。
据《毛诗序》载,此诗乃"刺幽王也"。周幽王宠褒姒而废申后,破坏宗法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兄弟婚姻"的伦理纽带断裂。青铜器铭文中频繁出现的"子子孙孙永宝用"宗族意识,在此时期已出现明显松动。诗中"老马反为驹"的荒诞意象,正是对幽王违背礼制、倒行逆施的绝妙讽喻。
考古发现的西周盟书显示,当时贵族常以"兄弟甥舅"相称维系政治联盟。而"民之无良,相怨一方"的描写,与《竹书纪年》记载的"诸侯不朝"现象相互印证。那些出土于窖藏的破损礼器,仿佛在诉说诗中"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的政权危机——就像冰雪遇阳消融般,周王朝的权威正在急速瓦解。
诗人以角弓松弛反弹的物理现象("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起兴,暗喻人际关系中的反目成仇。这种比兴手法与同期青铜纹饰中常见的回旋夔龙纹异曲同工,都在循环往复的线条间隐藏着动荡不安的时代情绪。当宴饮铜器上的铭文从"永享孝祀"变为"万寿无疆"时,《角弓》发出的"我是用忧"的叹息,已然预示了礼乐文明即将迎来的凛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