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角弓

2025年07月05日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佚名

译文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调好的角弓紧绷绷,一松弦就向外翻弹。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兄弟姻亲是一家,不要互相疏远冷淡。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你若疏远亲兄弟,百姓也会跟着学。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你的言行是榜样,百姓都会模仿看。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兄弟和睦相处时,宽厚包容多欢畅。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兄弟一旦失和睦,彼此伤害两俱伤。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人心若是不善良,互相埋怨怪对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全忘光。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老马强装小马驹,不顾后果逞刚强。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如同吃饭要适量,如同饮酒莫过量。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猴子爬树不用教,泥巴涂墙自然牢。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君子若有美善道,百姓自然来追随。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大雪纷纷满天飘,太阳一出化水流。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不肯谦逊待他人,高高在上性骄傲。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大雪飞舞漫天飘,阳光照耀化水流。
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如同蛮夷不开化,我为此事心忧愁。

词语注释

骍骍(xīng xīng):弓调和貌,形容角弓调整得当的样子。
翩(piān):轻快翻转的样子,这里指弓弦反弹。
胥(xū):互相,彼此。
愈(yù):病,此处引申为伤害。
饇(yù):饱食,过量。
猱(náo):猿猴的一种,善攀援。
徽猷(huī yóu):美善之道。
瀌瀌(biāo biāo):雨雪盛大貌。
晛(xiàn):日光。
髦(máo):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创作背景

《角弓》出自《诗经·小雅》,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彼时周王室衰微,诸侯离心,宗法制度渐趋崩坏。诗中"兄弟婚姻,无胥远矣"的殷切呼唤,恰似青铜编钟在礼崩乐坏时代发出的最后清响。

据《毛诗序》载,此诗乃"刺幽王也"。周幽王宠褒姒而废申后,破坏宗法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兄弟婚姻"的伦理纽带断裂。青铜器铭文中频繁出现的"子子孙孙永宝用"宗族意识,在此时期已出现明显松动。诗中"老马反为驹"的荒诞意象,正是对幽王违背礼制、倒行逆施的绝妙讽喻。

考古发现的西周盟书显示,当时贵族常以"兄弟甥舅"相称维系政治联盟。而"民之无良,相怨一方"的描写,与《竹书纪年》记载的"诸侯不朝"现象相互印证。那些出土于窖藏的破损礼器,仿佛在诉说诗中"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的政权危机——就像冰雪遇阳消融般,周王朝的权威正在急速瓦解。

诗人以角弓松弛反弹的物理现象("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起兴,暗喻人际关系中的反目成仇。这种比兴手法与同期青铜纹饰中常见的回旋夔龙纹异曲同工,都在循环往复的线条间隐藏着动荡不安的时代情绪。当宴饮铜器上的铭文从"永享孝祀"变为"万寿无疆"时,《角弓》发出的"我是用忧"的叹息,已然预示了礼乐文明即将迎来的凛冬。

赏析

《角弓》以精妙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周代贵族阶层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教化。诗中"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开篇便以绷紧的角弓反弹为喻,暗示兄弟亲族关系的紧张对立。这种巧妙的意象运用,正如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所言:"以角弓之反弹,喻兄弟之相违,化抽象为具象,使伦理说理具有了艺术感染力"。

诗歌情感层层递进,从亲族疏离的忧虑到对社会教化的思考。"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二句,朱熹在《诗集传》中特别指出:"此言上之化下,如风靡草",揭示了统治者言行对民众的深远影响。诗中"老马反为驹"的奇特比喻,被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为"警策之语",形象地讽刺了某些人不自量力的行为。

末章"雨雪瀌瀌"的意象群尤为动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分析道:"以雨雪见晛而消,喻小人骄纵之态终将瓦解"。冰雪消融与蛮髦之俗的并置,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最终以"我是用忧"作结,将个人忧虑升华为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说:"忧思婉转,讽喻深切,体现了《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质"。

全诗通过角弓、老马、雨雪等系列意象的有机组合,构建起完整的象征体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推崇其"比兴相连,义象相生"的艺术特色。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家族伦理的私密感受与社会教化的公共议题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忧思深广而措辞温厚"(余冠英《诗经选》评语)的独特美学风格。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角弓》一诗,譬喻精妙,如'老马反为驹'句,将世态炎凉道尽。其言兄弟相怨处,尤觉痛切,非深于人情者不能道。"其评点此诗"怨而不怒,讽而不露"的艺术特色,可谓切中肯綮。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特别赞赏诗中比兴手法:"'雨雪瀌瀌,见晛曰消'二句,以自然景象喻人心乖离,较之《小雅》他篇,更得温柔敦厚之旨。"其"以景结情"的手法,被王氏视为"诗家三昧"的典范。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教授指出:"《角弓》八章,章法严密如连环锁。前以角弓反翩起兴,后以雨雪消融作结,中间贯穿着'兄弟-君臣-民风'三重递进关系,实为西周社会伦理关系的立体画卷。"特别称许"毋教猱升木"等句"将教化之理说得通透而富有诗意"。

台湾学者屈万里在《诗经诠释》中强调该诗的现代意义:"'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二语,道出上行下效的社会规律。诗人早在三千年前就意识到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这种思想深度使《角弓》超越时代局限,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政治寓言。"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则从美学角度评价:"诗中'如食宜饇,如酌孔取'的比喻,将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具体的饮食意象,体现了《诗经》特有的具象思维。这种以味觉喻德性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诗歌'滋味说'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