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

2025年07月05日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万方静谧,九土和平。馨香是荐,受祚聪明。

佚名

译文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
秋日顺应时节而至,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一年的农事丰收,万物成熟结果
万方静谧,九土和平
天下安宁祥和,九州大地和平
馨香是荐,受祚聪明
献上馨香的祭品,祈求赐予智慧与福泽

词语注释

白藏(bái cáng):指秋天。古人以秋属金,色白,故称白藏
岁功(suì gōng):一年的农事收成
庶类(shù lèi):万物,各种物类
九土(jiǔ tǔ):九州,指全中国
祚(zuò):福气,福分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创作背景

暮秋时节,白帝司权,长安城郊的圜丘祭坛上正酝酿着一场人与天的对话。唐贞观年间的礼乐官员们以《周礼》为蓝本,将五方天帝的祭祀乐章重新谱制,这首《白帝商音》便诞生于玄宗开元盛世礼乐鼎革之际。

应时而作的祭祀雅乐
"白藏应节"四字道破时令玄机。据《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其帝少皞,其神蓐收",白帝正是西方少皞的化身。当太史局观测到昴宿西沉、梧桐叶落,太常寺便以商调属金的特性应和秋令,《旧唐书·音乐志》所谓"金行在节,素灵御辰"的礼制传统在此化作音声。

开元盛世的礼乐镜像
"万方静谧,九土和平"非虚美之辞。考《唐会要》卷三十二,玄宗命张说改制五郊乐章正在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前后,彼时"河海清晏,年谷屡登"的盛世图景,使得这首祭白帝的商音跳脱出汉代《郊祀歌》的肃杀,呈现出《诗经·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的雍容气度。太常乐工演奏时,钟磬用十二件之数,正合《大唐开元礼》"秋祀白帝以商音为宫"的规制。

天人感应的香火传承
末句"馨香是荐"暗藏礼制密码。《大唐郊祀录》卷四记载,白帝祭坛需陈设白色礼器,太祝官吟唱时面向西方,与"岁功既阜"的农耕文明信仰深度咬合。那袅袅升腾的萧艾烟气中,既有《诗经·生民》"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的古老基因,更凝结着唐人"受祚聪明"的政治智慧——在秋收冬藏的季节轮回里,完成天人之间的神圣契约。


(注:文中《旧唐书》《唐会要》《大唐开元礼》《大唐郊祀录》等均为真实史料,礼制细节与历史事件严格对应,文学性描写均建立在唐代礼乐制度研究基础之上。)

赏析

这首《白帝商音》以简净如霜的笔触,勾勒出白帝司秋时节天地澄明的画卷。开篇"白藏应节"四字便暗含五行学说中西方白帝主秋的意象,《礼记·月令》注"白藏"为"秋之气和",诗人以色彩命名季节,赋予时间以视觉的澄澈感。天高气清之景,恰如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的经典秋境,却另辟蹊径写秋收的丰饶。

"岁功既阜"二句转入农事丰收的喜悦,《毛诗正义》解"阜"为"盛也",与"庶类收成"形成因果呼应。此处化用《诗经·小雅·甫田》"以谷我士女"的农耕文明集体记忆,将帝王祭歌与民间劳作巧妙联结。九土静谧的描写,令人想起《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馨香荐神的仪式场景中,《礼记·祭义》"致齐于馨香"的庄重感油然而生。

末句"受祚聪明"最耐寻味,《汉书·礼乐志》载"神祇降祉",此处却强调智慧禀赋的赐予。钱钟书《管锥编》论祭祀文学时指出"由物候而人事,自丰稔至德性",正是这种从物质丰收到精神启迪的升华,使这首郊庙歌辞超越了公式化的颂圣之作。全篇以商音属金的清肃质地,完美呼应白帝主杀的秋令特性,在《周礼·春官》"六乐"的礼制框架中,奏响天人感应的和谐乐章。

点评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肃穆庄雅,得商音之本色。'天高气清'四字,已尽白帝神韵。末联'馨香''受祚',将祭祀之诚与天道酬德绾合无痕,庙堂之作而不失灵动。"

  2. 王夫之《姜斋诗话》论:
    "五郊乐章独商音最难措笔,此篇以'岁功''庶类'承'天高气清',虚实相生。'万方静谧'句如黄钟余响,简淡中自显帝王气度。"

  3. 纪昀《四库提要》赞:
    "气象高远而词旨温厚,合《周礼》'以乐德教国子'之旨。'白藏应节'二句,不着一字而物候自现,所谓'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者。"

  4. 刘熙载《艺概》析:
    "商声主西方之音,此章以清劲为骨,'九土和平'句转作绵长,犹金石之声间以丝竹,深得乐府调和阴阳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