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徵音

2025年07月05日

青阳告谢,朱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
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非馨稷黍。

佚名

译文

青阳告谢,朱明戒序
春日已逝去,夏日正来临
延长是祈,敬陈椒醑
祈求福寿绵长,恭敬献上美酒
博硕斯荐,笙镛备举
丰盛的祭品已献上,笙与钟齐鸣
庶尽肃恭,非馨稷黍
众人皆恭敬虔诚,祭品非寻常五谷

词语注释

青阳:指春天
朱明:指夏天
椒醑(jiāo xǔ):用椒浸制的香酒,古代多用以祭神
笙镛(shēng yōng):笙和镛,泛指乐器。笙,管乐器;镛,大钟
稷黍(jì shǔ):泛指五谷

创作背景

暮春的熏风卷起赤帝庙前的桑叶,长安城郊的祭坛正沐浴在渐盛的暑气中。乐工们调试笙镛的清越声响穿透《礼记·月令》记载的"孟夏之月",将《周礼·春官》"以乐舞教国子"的古老仪轨,化作朱雀纹样鼓架下流转的音符。

当太史令在龟甲上刻下"日永星火"的天象,赤色旌幡便沿着五郊坛的夯土台阶次第展开。礼官捧着盛满椒浆的青铜斝,在《吕氏春秋》"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的吟诵声里,将《诗经·小雅》"以为酒食,以享以祀"的虔诚,凝成"敬陈椒醑"的釉色光芒。太常寺的乐正以玉磬为节,令《博雅》所言"大钟谓之镛"的轰鸣与《尔雅》所载"夏祭曰礿"的祝祷,在"博硕斯荐"的牺牲香气中交织成天地间的徵音。

那些绣着十二章纹的祭服垂旒微动,仿佛应和着《汉书·郊祀志》"赤帝佐尧"的古老记忆。当最后一缕《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的余韵消散在燎祭的烟火中,乐悬架上的鼍鼓仍回荡着《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永恒震颤。

赏析

这首《赤帝徵音》以简练典雅的笔触勾勒出上古祭祀的庄严图景,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自然神力的敬畏与对农耕文明的礼赞。四言句式如编钟叩击般铿锵有序,"青阳""朱明"的时序更替暗合《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的记载,将祭祀场景置于天地运行的宏大框架中。

"延长是祈"二句展现古人"以礼通天"的原始信仰,据《周礼·春官》载,椒醑乃用香草酿制的祭酒,此处"敬陈"的仪式动作,与《诗经·楚茨》"苾芬孝祀"的描写遥相呼应。郑玄注《礼记》时特别强调"祭者,际也,人神相接",诗中肃穆的供献场景,正是这种人神对话的具象化呈现。

中段"博硕斯荐"运用《左传》"奉牲以告"的典故,孔颖达疏解此为"体完曰牺,色纯曰牲",暗含对祭品丰洁的要求。笙镛的礼乐配置更见《周礼·春官宗伯》"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的礼制烙印,陈旸《乐书》称此"所以交神明者,必以声乐为节",可见音乐在祭祀中的通神功能。

末句"非馨稷黍"化用《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的哲理,王肃注曰:"所谓芬芳者,非黍稷之气,乃明德之馨。"这种超越物质供奉的精神升华,使诗歌从仪式记述跃升至道德教诲层面。正如《毛诗序》所言"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全诗最终指向对"肃恭"心性的推崇,展现出周代祭祀文化中"敬天法祖"的核心要义。

整篇歌辞如青铜器上的夔纹般古拙凝重,每个意象都是礼乐文明的活化石。吴闿生《诗义会通》评此类庙堂乐章"气象肃穆而词义渊雅",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其融合宗教神圣性与艺术审美性的双重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篇曰:
"『青阳』二句,时序递嬗之笔如画,『延长是祈』一转,将祭祀之意熨帖入微。后四句尤得《诗经·颂》体遗韵,笙镛肃穆中自见赤帝临御之象。"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
"郊庙歌辞贵在庄而不板,此章『庶尽肃恭,非馨稷黍』八字,以谦卑之语写至诚之心,暗合《礼记》『祭不欲数,数则烦』之旨,可谓得中和之正声。"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及:
"赤帝徵音一章,虽寥寥数语而礼制粲然。『博硕斯荐』承《周颂》之法度,『敬陈椒醑』见楚骚之余韵,唐人之拟古而能化,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