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承光舞

2025年07月05日

金相载穆,玉裕重辉。养德清禁,承光紫微。
乾宫候色,震象增威。监国方永,宾天不归。
孝友自衷,温文性与。龙楼正启,鹤驾斯举。
丹扆流念,鸿名式序。中兴考室,永陈彝俎。

佚名

译文

金相载穆,玉裕重辉
如金玉般庄重肃穆,德行光辉熠熠
养德清禁,承光紫微
在清幽禁宫修养德行,继承紫微星的荣光
乾宫候色,震象增威
天宫气象变幻,雷霆之象更添威严
监国方永,宾天不归
摄理国政正当长久,却如宾客逝于天际不归
孝友自衷,温文性与
孝悌友爱发自内心,温润文雅天性如此
龙楼正启,鹤驾斯举
帝王宫门正开,仙驾就此启程
丹扆流念,鸿名式序
屏风后流淌着思念,伟大名号永载史册
中兴考室,永陈彝俎
中兴之业告慰宗庙,祭器永远陈列

词语注释

玉裕:比喻德行如玉般温润充裕
紫微:紫微垣,天帝居所,喻指帝王
乾宫:易经乾卦象征的天宫
震象:易经震卦象征的雷霆之象
丹扆(dān yǐ):帝王屏风
彝俎(yí zǔ):宗庙祭祀用的礼器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承光舞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张说、萧嵩等重制太庙乐章,以"承光"为舞名,暗合《汉书》"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的祥瑞典故。此舞乐专用于祭祀睿宗李旦,其"监国方永,宾天不归"之句,实指景云年间睿宗禅位后仍居"太上皇"的特殊政治格局。

礼制渊源

紫微、乾宫等意象源自《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祭祀传统。诗中"丹扆流念"对应《尚书》"天子负斧扆南面而立"的记载,而"鸿名式序"则化用班固《典引》"鸿名"之典,凸显庙乐"昭德纪功"的核心功能。

文学特质

张说以"金相玉裕"喻睿宗德行,暗合《诗经》"如金如锡"的比兴传统。"龙楼鹤驾"既指《列仙传》王子乔驾鹤典故,又实写兴庆宫建筑群,形成"天人交感"的独特诗境。末句"中兴彝俎"呼应《左传》"彝器之量"的祭祀规范,完成"礼乐相济"的艺术建构。

政治隐喻

"震象增威"暗指先天政变中玄宗肃清太平公主势力的历史事件,通过"孝友自衷"的伦理表述,将权力斗争转化为合乎礼法的正统叙事,体现盛唐庙乐"润色鸿业"的深层政治功能。

赏析

这首《承光舞》以典雅雍容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神圣光辉的礼仪空间。开篇"金相载穆,玉裕重辉"二句,学者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金玉意象的叠加使用,既是对太庙陈设的实写,更是对祭祀仪式神圣性的隐喻性提升,形成视觉与精神的双重震撼"。

诗中"养德清禁,承光紫微"的意象组合颇具深意。紫微星垣在传统天文学中象征帝王居所,而"承光"二字,据《乐府诗集》笺注显示,既指承接天光,又暗喻继承先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这种天象与人事的互文,构建出天人感应的庄严氛围,体现了唐代祭祀文学'以天道证人事'的典型特征"。

"乾宫候色,震象增威"二句,台湾学者李丰楙在《仪式与文学》中分析道:"乾卦象征天,震卦代表雷,诗人通过《周易》卦象的运用,将祭祀场景提升到宇宙秩序的层面。'候色'与'增威'的动态描写,使静态的仪式获得了一种与天地共鸣的生命力"。

后半篇转入对帝王品德的赞颂,"孝友自衷,温文性与"被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为"八字御赞,骨肉匀停",既强调内在德性的自然流露("自衷"),又突出秉赋的温和文雅("性与"),可见祭祀文学中理想君主的形象塑造。

结句"中兴考室,永陈彝俎",《唐代文学史》主编傅璇琮特别指出:"'考室'典出《诗经》,喻继统大业。诗人将现实的中兴事业与永恒的礼器并置,在时间维度上完成了从历史到未来的精神跨越,这正是盛唐祭祀乐章特有的时空意识"。

全诗通过金玉、星象、卦爻等多重意象的层叠,在方寸文字间构筑起贯通天人的宏大叙事。学者葛晓音曾总结:"唐代庙堂乐章最见功力处,正在于把程式化的颂赞写出流动的气韵,此篇'监国方永'与'宾天不归'的阴阳对举,'龙楼正启'与'鹤驾斯举'的虚实相生,皆展现出超越一般应制作品的深刻生命思考"。

点评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承光舞》以"金相玉裕"起笔,构筑出雍容典重的宗庙气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作:"'乾宫候色,震象增威'八字,具见天人交感之妙,庙堂文学至此,可谓熔经铸史矣。"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特别推崇其中兴气象:"'中兴考室,永陈彝俎'句,非徒工于藻绘,实得《雅》《颂》遗音。其气象宏阔处,犹见开国升平之象。"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遗稿中亦言:"唐人郊庙歌辞,唯此章最得《诗经·清庙》遗意,'养德清禁,承光紫微',肃穆中自生华彩。"

此诗对仗之精令清代学者纪昀叹服:"'龙楼正启,鹤驾斯举'一联,虚实相生,宫商迭奏,真庙堂文字圭臬。"而"丹扆流念,鸿名式序"二句,更被近代词学家龙榆生评为:"熔铸《尚书》典诰体于诗教,使典重之辞具飞动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