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凯安四章

2025年07月05日

瑟彼瑶爵,亚惟上公。室如屏气,门不容躬。
礼殷其本,乐执其中。圣皇永慕,天地幽通。
礼匝三献,乐遍九成。降循轩陛,仰欷皇情。
福与仁合,德因孝明。百年神畏,四海风行。
总总干戚,填填鼓钟。奋扬争气,坐作为容。
离若鸷鸟,合如战龙。万方观德,肃肃雍雍。
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佚名

译文

瑟彼瑶爵,亚惟上公
那精美的玉杯啊,仅次于上公的尊贵
室如屏气,门不容躬
庙堂肃穆如屏住呼吸,门庭狭窄不容躬身
礼殷其本,乐执其中
礼仪深厚是其根本,音乐和谐把握其中
圣皇永慕,天地幽通
圣明的皇帝永远被敬慕,与天地神灵暗中相通
礼匝三献,乐遍九成
礼仪周全三度献祭,乐曲奏遍九章
降循轩陛,仰欷皇情
走下台阶遵循礼仪,仰望叹息皇帝的情怀
福与仁合,德因孝明
福泽与仁德相合,品德因孝道而显明
百年神畏,四海风行
百年神灵敬畏,仁德四海风行
总总干戚,填填鼓钟
众多的盾斧兵器,咚咚的鼓钟之声
奋扬争气,坐作为容
奋发昂扬争一口气,坐姿端正显威仪
离若鸷鸟,合如战龙
分散时如猛禽出击,聚合时似战龙腾空
万方观德,肃肃雍雍
万国瞻仰德行,庄严肃穆和谐
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
英烈的先祖顺应天地人三灵,文德之宗威震四海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
黄金斧钺诛灭群盗,朱红旗帜扫除罪恶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
收起兵器天下安定,简省法令人心向善
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伟大啊干戚舞的深意,永远与风云同在

词语注释

瑟彼(sè bǐ):形容玉器精美光洁的样子
瑶爵(yáo jué):玉制的酒杯
亚惟(yà wéi):仅次于
轩陛(xuān bì):宫殿的台阶
欷(xī):叹息
干戚(gàn qī):盾与斧,古代兵器
填填(tián tián):拟声词,形容鼓钟声
鸷鸟(zhì niǎo):凶猛的鸟
雍雍(yōng yōng):和谐的样子
黄钺(huáng yuè):饰以黄金的斧钺,象征帝王权威
戢兵(jí bīng):收藏兵器,指停止战争
干羽(gàn yǔ):盾牌和雉羽,古代文舞的道具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凯安四章创作背景

暮色低垂的长安宫阙,金罍玉爵折射着煌煌烛火,太庙的青铜编钟正酝酿一场跨越时空的和鸣。《凯安四章》作为唐代郊庙雅乐的核心篇章,诞生于开元盛世的礼乐重构之际。

一、礼乐重光的时代镜像
玄宗即位之初,命太常卿韦绦整饬开元礼乐体系,此章即属《享太庙乐章》十三曲之一。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凯安舞原为贞观中协律郎张文收所制,用于祭祀武德、贞观诸帝。玄宗时期将其升格为象征"戢兵天下安"的仪式乐舞,暗合其终结武周乱局、重光李唐正统的政治叙事。

二、三重时空的仪式叠印
诗中"瑟彼瑶爵""填填鼓钟"等意象,实为太庙祭仪的艺术投射。唐人徐彦伯《南郊赋》记载,三献之礼需配合九成之乐,正与"礼匝三献,乐遍九成"形成互文。而"黄钺诛群盗"等句,实指玄宗平定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变的武功,通过祭祀乐舞将个人功业纳入祖先德荫的永恒叙事。

三、文武之道的符号编码
"干戚舞"与"鸷鸟战龙"的意象群,暗藏《周礼》六代之舞的遗韵。张说《大唐祀封禅颂》称"干羽非止于三苗",揭示此章以武舞之形载文治之实。末章"大哉干羽意"更将舜帝"舞干羽于两阶"的典故,转化为对开元休兵的礼赞,完成从武功到文德的升华。

当编钟的余韵消散在太庙的藻井间,这些鎏金文字早已超越仪式本身,成为盛唐气象最庄重的注脚——既是告慰烈祖的赤璋黄琮,亦是昭示未来的金石强音。

赏析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凯安四章》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构建出唐王朝祭祀太庙时的神圣图景。全诗通过"礼乐相济"的仪式书写,展现了"天人交感"的崇高意境。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此章以器物、动作的层递描写,形成时空交错的祭祀画卷,体现了'礼殷其本,乐执其中'的儒家礼乐精神。"

首章以"瑶爵""上公"等祭器与主祭者的庄重姿态开篇,"室如屏气"的比喻新颖精妙,将祭祀场所的肃穆凝练为可感的生命状态。葛晓音《唐诗流变论》评点道:"'门不容躬'四字,以物理空间的局促反衬精神场域的浩大,暗含'通幽达明'的宗教体验。"第二章"礼匝三献"与"乐遍九成"的工对,形成视听交融的仪式复调,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认为此段"通过礼乐程序的层叠推进,实现'圣皇永慕'的情感升华"。

诗中意象群极具张力:"干戚"与"鼓钟"的刚柔并济,"鸷鸟"与"战龙"的动静转换,构成《周礼》"六舞"的现代演绎。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离若鸷鸟,合如战龙"的意象组合:"以猛禽的凌厉与神龙的威仪,隐喻武舞的节奏变化,使抽象礼乐具象为生命勃发的力量。"

末章"黄钺诛群盗"等句,将祭祀主题延伸至现实政治。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解析道:"'戢兵''约法'的治国理念,通过'干羽意'的象征性舞蹈得以艺术呈现,实现从宗教仪式到政治教化的自然过渡。"全诗最终以"风云在"的开放式结句,形成时空延展的审美效果,正如李浩《唐诗美学》所言:"'长见'二字打破祭祀的时空局限,使瞬间的礼仪成为永恒的精神图腾。"

这种"礼乐相济,天人合一"的创作范式,典型体现了唐代庙堂文学"气象宏阔而法度森严"(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特质。诗中"肃肃雍雍"的审美境界,既是祭祀场景的真实写照,更是大唐"以礼立国"文化理想的诗意呈现。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
"《凯安》四章,金声玉振,庙堂之正乐也。'礼殷其本,乐执其中'二句,尤得礼乐相济之精髓,如黄钟大吕之鸣,肃穆中见天地精神。"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离若鸷鸟,合如战龙』八字,写武舞之态如画。干戚羽旄之容,风云龙虎之象,尽在铿锵音节中。末章『大哉干羽意』更拓开万古心胸,非虚美太宗功业,实见盛唐气象。"

近代学者龙榆生《唐宋乐府研究》谓:
"此篇以《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为神髓。『圣皇永慕』四句,幽通人天;『填填鼓钟』六句,动静相生。郊庙歌辞至此,已脱汉魏板滞,具初唐飞动之致。"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尤赏:
"『福与仁合,德因孝明』十字,熔儒典入金石,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后段『黄钺』『朱旗』之句,如吴道子画地狱变相,笔力千钧,却终归于『戢兵约法』之仁政,深得《雅》《颂》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