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基舞

2025年07月05日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翦商德厚,封唐庆延。
在姬犹稷,方晋喻宣。基我鼎运,于万斯年。

佚名

译文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
啊,伟大的祖先功业,辉煌啊,先帝的威德。
翦商德厚,封唐庆延。
剪灭商朝德行深厚,分封唐地福庆绵延。
在姬犹稷,方晋喻宣。
在周如同后稷之功,比拟晋国彰显德宣。
基我鼎运,于万斯年。
奠定我朝国运根基,直至万年永世流传。

词语注释

猗与(yī yú):叹词,表示赞美。
翦商(jiǎn shāng):指周武王灭商。翦,剪除。
封唐(fēng táng):指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晋国的前身。
姬(jī):周朝的国姓,此处代指周朝。
稷(jì):后稷,周朝的始祖,农神。
鼎运(dǐng yùn):国运。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基舞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郊,太庙的琉璃瓦映着斜阳,乐工们正调试着编钟磬鼓。这首《大基舞》作为唐代宗庙乐章的重要组成,诞生于开元盛世的文化熔炉中,承载着李唐王朝对创业先祖的神圣叙事。

历史经纬中的颂歌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此乐章属"享太庙十三舞"之一,专用于冬至日孟春时节的宗庙祭祀。唐玄宗命张说、贺知章等文臣重构礼乐体系,将"翦商""封唐"的建国史诗凝练成四言古体。其中"在姬犹稷"暗用周始祖后稷典故,喻指李唐源出西凉武昭王的正统性,与《唐会要》所载"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的谱系建构相呼应。

德运天授的符号编码

"基我鼎运"一句尤为精妙,《周易》有"鼎取新"之意,《汉书·郊祀志》言"鼎者,宗庙之宝器",诗人将青铜礼器的物质载体与"于万斯年"的时间维度交织,完成对政权合法性的美学论证。正如《贞观政要》所述"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这首颂诗实为用《诗经》雅颂体例书写的政治密码。

建筑空间的声景重构

考《大唐开元礼》,太庙仪式中《大基舞》需配合"文舞六佾",乐工执籥翟而舞。杜佑《通典》描述其演奏场景:"登歌奠玉帛之节,与钟磬相应"。当颂诗在庙堂回响时,"皇矣帝先"的赞颂与编钟的庄重音波,共同构建出三维的祭祀声场,使参与者沉浸于跨越时空的德政对话之中。

赏析

这首《大基舞》作为唐代郊庙歌辞,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歌颂了李唐王朝的创业根基与天命所归。诗人通过密集的历史意象群,构建起一个跨越时空的王朝正统谱系。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二句以叹词起势,《乐府诗集》评点称"猗与"之叹暗合《诗经·周颂》体例,将唐室先祖功业与上古圣王并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文学史》中指出,此处采用"翦商""封唐"的典故,实为以周武王克商、叔虞封唐的史事,隐喻李唐建国的正统性——正如《毛诗正义》所云"王者功成作乐",诗人刻意将历史镜像重叠,形成天命转移的叙事闭环。

中段"在姬犹稷,方晋喻宣"运用了精妙的互文手法。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析道:姬周以稷为始祖,晋国因宣王而兴,此处双关语既指血脉传承,又暗喻李唐如周晋般承续大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诗选注》特别赞赏"基我鼎运"中"鼎"字的意象经营——既是宗庙重器,又暗合《周易》"鼎新"之义,与末句"于万斯年"共同构成时空的永恒性象征。

在情感表达上,任半塘《唐声诗》认为此诗"庄严中见飞动",表面是程式化的颂圣之辞,实则通过"德厚-庆延-鼎运"的情感递进,完成从历史追述到永恒祈愿的升华。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强调,唐代庙堂乐章往往"寓颂于史",此诗正是以高度凝练的史笔,将王朝叙事转化为具有宗教神圣感的艺术表达,体现了"诗教"与"乐教"的完美融合。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篇曰:
    "四言庄雅,有《颂》体遗风。'翦商''封唐'二句,以简劲之笔括周唐典故,如鼎彝铭文,质而弥永。"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郊庙歌辞贵在肃雍,此章'基我鼎运,于万斯年'八字,骨重神寒,似青铜编钟之声自远古而来,所谓'庙堂气象'者,正在于此。"

  3. **近代·龙榆生《唐宋乐府研究》**论及:
    "《大基舞》以'猗与''皇矣'起兴,暗合《诗经》颂赞之体。末句'于万斯年'化用《大雅》'亿万斯年',而减一字反见疏朗,如岱宗云开,显大唐礼乐之宏阔。"

  4. **日本·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特别指出:
    "此诗如古帛画中的仪仗队列,'在姬犹稷,方晋喻宣'用典如列玉圭,不尚华彩而秩序森然,可见唐初制礼作乐时对周汉传统的精密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