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羔裘

2025年07月05日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佚名

译文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羔羊皮袍柔润光亮,为人正直又端庄。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那位正直的君子啊,誓死坚守不改变。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羔羊皮袍饰豹纹边,威武勇猛有力量。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那位正直的君子啊,是国家正义的栋梁。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羔羊皮袍光鲜亮丽,三道豹纹多灿烂。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那位正直的君子啊,是国家的英才俊彦。

词语注释

羔裘(gāo qiú):羔羊皮制成的皮袍,古代贵族服饰。
濡(rú):柔润光亮。
洵(xún):确实,实在。
侯(hóu):端庄美好。
豹饰(bào shì):用豹皮装饰衣边。
孔武(kǒng wǔ):非常勇武。
司直(sī zhí):主持正义,指正直的官员。
晏(yàn):鲜艳。
三英(sān yīng):指皮袍上的三道豹纹装饰。
粲(càn):灿烂鲜明。
彦(yàn):才德出众的人。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郑国都城新郑的柳絮纷飞如雪。大夫府邸中,丝竹之声隐约可闻,身着羔裘的贵族们步履从容地穿过朱漆回廊。羔裘,这用羊羔皮精心缝制的华服,在《诗经·郑风》中化作了一曲对君子风骨的礼赞。

周室东迁后,郑国因护驾之功成为诸侯中的新贵,其都城"富冠海内"。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郑国贵族阶层正经历着微妙的变化。羔裘的柔软光泽("如濡")恰似那个时代对士人品格的双重要求——既需保持如裘衣般温润的仪态,又当具备"洵直且侯"的刚直品性。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玉佩与青铜礼器纹饰,无不昭示着当时对"文质彬彬"的审美追求。

诗中"豹饰"的细节尤为耐人寻味。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皮甲上,仍可见到用豹皮镶边的工艺。这种猛兽纹饰与羔裘的柔软形成奇妙的张力,恰如《左传》记载的郑国子产,在温柔敦厚的外表下藏着"孔武有力"的政治魄力。新郑郑韩故城出土的青铜兵器上的饕餮纹,似乎也在诉说着那个文武并重的时代精神。

当诗人以"三英粲兮"形容裘衣上的缨饰时,我们仿佛看见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玉组佩在阳光下闪烁的光泽。这种对服饰细节的极致描摹,实则是对"邦之彦兮"理想人格的具象化表达。《国语·郑语》记载的"郑多君子",在这首诗中获得了最诗意的诠释——就像那件在春日里熠熠生辉的羔裘,将礼制的庄严与生命的华彩完美交融。

赏析

《羔裘》以华美服饰为意象,层层递进地勾勒出先秦士大夫的精神肖像。诗中"羔裘如濡"的柔润光泽,与"洵直且侯"的刚直品格形成奇妙共振,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言:"言此羔裘润泽,毛顺而美,彼服此者,当生死之际能守节不变",服饰的华美成为内在德行的外化象征。

"豹饰"意象的运用极具深意,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以豹皮为袖口装饰,既显威仪又暗喻勇力"。第二段"孔武有力"与"邦之司直"的并置,揭示了周代贵族"文武兼修"的理想人格——外在力量需服务于司法公正的精神内核。这种内外统一的审美,恰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评:"服饰之盛,正以彰其德之称也"。

末章"三英粲兮"的佩饰描写达到高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证"三英"为裘衣缨饰,认为"三"在先秦文化中象征天地人之道。当"邦之彦兮"的赞叹响起时,服饰的璀璨已升华为才德的光辉。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激赏此章:"晏粲相应,如见君子辉光外著而中藏美玉",准确捕捉到物象与心象的交融。

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经典结构,但每章意象都有微妙演进:从裘衣本体到豹纹装饰,再到缨饰细节,犹如镜头推近,最终聚焦于人格光辉。这种"以物观人"的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托物言志"的传统。陈子展《诗经直解》的评点尤为精当:"三章递进,由服饰而仪态,由仪态而精神,所谓'君子豹变'者,于此可见矣。"

点评

羔裘之诗,以衣喻德,诚《诗经》中咏物言志之典范。清人方玉润于《诗经原始》中评曰:"通篇只就羔裘说德,而大夫之贤自见。不著一赞美字面,而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此风人善于立言处。"

诗中"洵直且侯"三句,王夫之《诗经稗疏》有妙解:"濡者,泽也。直者,德之干也。侯者,仪之度也。衣之华美如此,而人之德行亦然,此所谓'衣锦尚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其论精辟,道出服饰与品德相得益彰之妙。

"邦之司直"一句尤见深意。朱熹《诗集传》云:"豹饰取其严毅,司直主正人之过。诗人不言其执法之严,而但美其服饰之盛,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此评点出《诗经》"主文谲谏"之艺术特征。

末章"三英粲兮",陈奂《诗毛氏传疏》阐释最详:"三英者,三德也。粲者,明也。晏者,安也。言君子内安其德,外显其才,故能为邦国之俊彦。"寥寥数语,将服饰纹样与君子德行关联,揭示先秦"比德"审美传统。

近人钱钟书《管锥编》总评此诗:"《羔裘》之咏,实开后世'咏物诗'之先河。其妙处在于物我双绾,既见服饰之盛,更见性情之真。'舍命不渝'四字,已为千古忠臣志士立一精神标尺。"此论可谓的评,道出此诗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