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处,历史的烟云自《享隐太子庙乐章·凯安》的字句间氤氲而起。这首郊庙歌辞的诞生,缠绕着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血色余韵——武德九年(626年)那个盛夏,秦王李世民箭射兄长李建成于宫门,以铁血手腕改写了帝国传承的轨迹。
歌辞中"天步昔将开,商郊初欲践"的恢宏起笔,暗喻着隐太子李建成曾作为储君"承祧主鬯"的正当性。昔年高祖李渊以《周易》"商郊"典故命其出征河北,金戈铁马的"抚戎金阵廓"里,分明可见武德朝堂对这位储君的文韬武略之期许。"贰极瑶图阐"更以星象为喻,将太子辅弼君王的双重政治架构,化作银河畔并耀的双星。
当笔锋转入"鸡戟遂崇仪,龙楼期好善",东宫仪仗的雉尾宫戟与重檐龙楼,仍在词章中闪烁着制度性的荣光。然"弄兵隳震业"五字如裂帛,将玄武门前兄弟阋墙的悲剧凝成永恒警训。最终"启圣隆嗣典"的颂声里,既包含着贞观君臣对礼乐重建的诉求,亦透露出新朝通过祭祀隐太子庙来弥合伦理裂痕的政治智慧。
这组乐章在《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中,与《承和》《肃和》等共构成祭享隐太子的完整乐章。其辞采虽沿袭南朝郊庙文学的典雅范式,却在"四言正体"的庄重韵律下,埋藏着帝国初创期最尖锐的权力叙事。每一次太常寺乐工的吟唱,都是对那段不可言说往事的一次诗性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