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钟鼓余音缭绕于朱甍碧瓦之间,《仪坤庙乐章·送神》的雅乐正随着袅袅青烟升向天际。这首承载着盛唐气象的郊庙乐章,诞生于开元年间太常寺乐工的精研覃思,其文字虽简,却暗藏着一部微缩的礼乐史诗。
当玄宗亲祀仪坤庙的青铜礼器泛起幽光,太祝官手持玉帛吟诵此章时,每一个音节都沉淀着《周礼·春官》"以乐舞教国子"的古老传统。诗中"玉帛""金丝"的意象,恰是《礼记·郊特牲》"束帛加璧,尊德也"的具象化演绎,而"灵应有孚"四字,则暗合《周易·中孚》"信及豚鱼"的祭祀精髓。
乐工们以宫悬之乐演绎此章时,笙镛间流淌的不只是音符,更是武德贞观以来逐步完善的唐代雅乐体系。那"送乐有章"的仪式,实为《大唐开元礼》中"彻豆登歌"环节的艺术再现,而"神麾其上"的庄重结句,恰似《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序言所载"神人以和"的理想境界。
在檀香缭绕的祭坛前,这首乐章完成着从《诗经·颂》一脉相承的宗教叙事——它将青铜时代的虔敬,化作了开元盛世金声玉振的礼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