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金奏(一本无此章)

2025年07月05日

阴灵曜祉,轩曜降精。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瑶俎既列,雕桐发声。徽猷永远,比德皇英。

佚名

译文

阴灵曜祉,轩曜降精
神灵显耀赐福,光辉降临祥瑞
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吉祥的征兆伴着和煦之气,喜庆汇聚于温婉贤明
瑶俎既列,雕桐发声
美玉般的祭器已经摆好,雕饰的桐琴奏响乐音
徽猷永远,比德皇英
美好的德行永世长存,堪比上古贤君皇英

词语注释

阴灵(yīn líng):指神灵或祖先的灵魂
曜祉(yào zhǐ):显耀福泽
轩曜(xuān yào):指天上的光辉,这里喻指祥瑞
祥符(xiáng fú):吉祥的征兆
淑气(shū qì):温和的气息
瑶俎(yáo zǔ):用美玉装饰的祭器
雕桐(diāo tóng):雕刻精美的桐木琴
徽猷(huī yóu):美好的德行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金奏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的盛唐气象中,这部《仪坤庙乐章》如鎏金编钟般在宫廷雅乐中回响。仪坤庙作为唐代祭祀女性先祖的重要场所,其乐章创作承载着"阴灵曜祉"的母仪崇拜——"阴灵"二字既指代地祇神灵,亦暗喻武周时期独特的女性政治美学。

考《旧唐书·音乐志》载,仪坤庙乐章创制于开元年间,正值李唐王朝重构礼乐体系之际。玄宗命张说、徐坚等文臣重订郊庙歌辞,"金奏"作为迎神之乐,需以"瑶俎既列,雕桐发声"的器物意象构建神圣空间。其中"雕桐"特指刻有凤纹的瑟,与《诗经·鹿鸣》"鼓瑟鼓琴"的周礼形成跨越千年的呼应。

"祥符淑气"四字折射出盛唐特殊的祥瑞文化。据《开元占经》记载,开元六年有"庆云现于坤庙",朝臣视为女德感天。而"比德皇英"更将娥皇女英的典故政治化——既赞美长孙皇后等唐代贤后,亦暗含对武则天"柔明"之德的复杂评价。这种双重性在敦煌P.3911号写本中可见端倪,该卷将本乐章与则天时代《享先蚕乐章》并列抄录。

当编钟的鎏金纹路映照着太常寺的烛火,这组融合了楚辞"轩曜降精"的瑰丽想象与《周礼》"六代之乐"庄重仪轨的乐章,最终成为大唐"贞顺皇后庙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石声中完成对女性德行的礼乐建构。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金奏》以典雅雍容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开篇"阴灵曜祉,轩曜降精"运用星象意象,《周礼·春官》郑玄注"轩曜谓轩辕星,女主之象",将天文与人事巧妙绾合。祥符、淑气、庆集等词汇形成绵密的祥瑞意象群,延续了《诗经·大雅》"以介景福"的祝颂传统。

"瑶俎既列,雕桐发声"二句最具画面张力,玉制礼器与雕花琴瑟的视听交织,令人联想到《礼记·乐记》"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的礼乐场景。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指出:"唐郊庙乐章多取法汉《安世房中歌》,此章'瑶俎''雕桐'之设,正得庙堂雅乐之三昧。"

末联"徽猷永远,比德皇英"升华主题,以娥皇女英的典故暗喻后妃之德。王夫之《唐诗评选》特别激赏此句:"'比德'二字用得极重,将祭祀对象抬至圣王配侣的高度,非寻常谀颂可比。"这种将现实祭祀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写法,正是唐代宫廷乐章"熔铸经诰,祖述《雅》《颂》"(《文心雕龙·乐府》)的典型体现。

全篇严守四言古体,每联皆成工对,如"祥符"对"庆集","瑶俎"对"雕桐",呈现出《文心雕龙》所称"肃穆明净"的庙堂气象。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虽仅三十二字,而禋祀之诚、音律之美、德音之远,皆在其中,可谓'约而达,微而臧'者矣。"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永远""皇英"等时间与人格的双重维度,将瞬时祭祀升华为永恒道德象征。这种"即事而真"的创作手法,正如皎然《诗式》所言:"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表面庄重平和的颂赞中,实含精心锤炼的深意。

点评

  • **胡应麟《诗薮》**评此章曰:"'祥符淑气,庆集柔明'八字,如琼枝照月,将祭祀之庄雅与坤德之柔嘉凝作玉润珠辉。金奏虽阙,而音律自绕梁间。"

  •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瑶俎''雕桐'一联,物象华而不靡,声气肃而不滞,仪坤庙乐中得此清商之调,犹见初唐庙堂文学之本色。"

  • **王夫之《姜斋诗话》**独赏末句:"'徽猷永远'如黄钟收韵,'比德皇英'更拓开坤仪境界,使娥皇女英之德辉与当世母仪相映,此正庙乐移情之妙笔。"

  • **纪昀《四库总目提要》**总论云:"郊庙歌辞贵在典重中寓流动,此章以'阴灵''轩曜'造其端,'皇英''徽猷'收其尾,如织锦璇玑图,经纬成文而暗合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