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昭德舞

2025年07月05日

懿彼明德,赫赫煌煌。名高阃域,功著旂常。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庆传万祀,以播耿光。

佚名

译文

懿彼明德,赫赫煌煌
那崇高的美德,光辉灿烂,显赫辉煌。
名高阃域,功著旂常
名声超越疆界,功绩铭刻在旌旗史册。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
道德合乎太平盛世,命运充满吉祥如意。
庆传万祀,以播耿光
喜庆传承万代,以传播那永恒的光芒。

词语注释

懿(yì):美好,高尚。
赫赫煌煌(hè hè huáng huáng):形容光辉显赫,气势盛大。
阃域(kǔn yù):门槛以内,引申为疆界、范围。
旂常(qí cháng):旌旗和常旗,古代象征功绩的旗帜。
休泰(xiū tài):太平盛世。
祺祥(qí xiáng):吉祥如意。
耿光(gěng guāng):明亮、永恒的光芒。

创作背景

后唐宗庙乐舞辞中的《昭德舞》,诞生于五代十国纷乱中难得的文化重建时刻。当后唐庄宗李存勖于923年灭后梁称帝,为昭示自身承继唐室正统,命太常寺重制雅乐,此篇便为宗庙祭祀时颂扬先祖功德的乐章。

其创作深植于两个历史脉络: 一为"五代礼乐志"所载:"庄宗克复唐祚,以昭宗、懿宗旧工尚存,乃诏有司重铸雅乐。"乐师们参照开元遗制,融合沙陀族特有的雄浑节奏,创制出兼具庙堂庄严与北地刚健的乐舞。

二则暗含政治隐喻。词中"名高阃域,功著旂常"实指李存勖之父李克用获赐"忠贞平难功臣"铁券之事,而"运叶祺祥"暗应同光年号取《易经》"同人于野,利涉大川"的典故。那些鎏金文字在太庙香烟中起舞时,既是告慰二十二位配享宗室的沙陀勇士亡魂,更是向中原士族宣示:这个由代北铁骑建立的政权,终以周礼之姿入主华夏正统。

当笙镛奏响"庆传万祀"的尾韵时,谁曾料想这精心构筑的礼乐幻梦,仅三年后便随庄宗身死兴教门而碎。惟余残损的乐谱,犹在《旧五代史·乐志》的夹缝间,传唱着那个胡风与汉仪短暂交融的黄昏。

赏析

这首《昭德舞》以简练庄重的语言,构筑了一幅礼乐交融的宗庙画卷。开篇"懿彼明德,赫赫煌煌"八字如钟磬齐鸣,用《诗经》雅颂体特有的叠词韵律(王运熙《乐府诗述论》指出),既展现德行的光辉显赫,又通过音韵回环形成祭祀乐舞的仪式感。

"名高阃域,功著旂常"二句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拓展。阃域(城门界限)象征现实疆界,旂常(王侯旗帜)代表历史记载,这种意象组合被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评为"以具象器物承载抽象功业"的典型手法。诗人将德政的传播维度巧妙具象化,暗合《礼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的礼乐思想。

中联"道符休泰,运叶祺祥"转入天人感应的哲学层面。"符""叶"二字精妙,既指德政符合天道(《周易》"与天地合其德"),又暗喻王朝气运如枝叶舒展般自然昌盛。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特别推崇此联:"以植物生长隐喻国运,比单纯歌颂更显含蓄深永"。

末句"庆传万祀,以播耿光"将诗意推向永恒。万祀的时空跨度与耿光(明亮光辉)的视觉意象结合,形成宗庙祭祀特有的神圣氛围。任半塘在《唐声诗》中强调:"此结句实为唐庙乐典型结构,以永恒性消解时间焦虑,彰显礼乐文化的超越性追求"。

全诗通过明德—功业—天道—永恒的四重递进,完美呈现宗庙乐舞"昭德象功"的核心功能。正如李浩在《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所言:"该作以《诗经》颂体为骨,以《文选》典雅为饰,在程式化表达中暗藏意象经营的匠心,堪称五代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后唐宗庙乐章,庄雅浑厚处犹存三代遗响。'懿彼明德,赫赫煌煌'八字,如黄钟大吕之鸣,其气象非五代纤秾之体所能囿。末句'以播耿光',光字韵尤见金石声。"

钱钟书《谈艺录》论:
"此舞辞以简驭繁,'名高阃域,功著旂常'二句,用典如盐着水。阃域喻疆界之广,旂常状勋业之永,对仗中见斧凿无痕之妙,的是庙堂文学正宗。"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中'符''叶'二字最耐咀嚼。天道人事相契若符节,时运祥瑞交织如叶脉,虚字运转间自生雍容气度,足见昭德舞'昭昭德音'之旨。"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注:
"四言八句体本自《诗经》颂体化出,而'庆传万祀'句以去声'庆'字振起,'祀'字收束,声情顿挫。后唐礼官深谙'乐语贵响'之道,诵之如见朱玉缀旒之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