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亚献终献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唐开元年间(713-741),玄宗为追尊先祖李暠(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特设德明兴圣庙祭祀。此乐章属《旧唐书·音乐志》所载"亚献、终献"环节专用乐歌,折射出盛唐时期"礼乐复兴"的文化气象。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记载,太常卿韦绦奉敕制定祭祀乐章时,特别强调"清肃之音以通神明"。
礼仪场景
"亚献终献"作为祭祀核心环节,延续《周礼》"三献之礼"传统:
- 初献:由主祭者奠酒
- 亚献:助祭者续献(本乐章起始)
- 终献:完成祭礼("俯终三献"所指)
文学特征
- 意象体系:构建"玉牲瘗埋"("瘗玉埋牲")的祭祀符号,源自《尔雅·释天》"祭地曰瘗埋"
- 礼乐精神:通过"惟清惟肃"的重复强调,体现《礼记·乐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的审美追求
- 时空维度:"举备九成"暗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的古典乐舞传统
政治寓意
玄宗时期通过重构祭祀乐章:
- 强化李唐与西凉李氏的血脉关联
- 实践《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的治国理念
- 展现"开元盛世"的礼制完备(《新唐书·礼乐志》载此时"五礼之仪始备")
注:诗中"庆彰曼寿"化用《诗经·鲁颂·閟宫》"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的祝祷传统,反映唐代将《诗经》雅颂精神融入当代祭祀文学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