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的长安城垣下,《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凯安》的雅乐正随编钟磬鼓缓缓流淌。这首诞生于盛唐气象中的祭祀乐章,其创作背景恰似织金错彩的宫廷长卷——开元年间,唐玄宗为追念昭德皇后(王皇后)命太常寺创制庙乐,礼官张说奉敕撰词时,以北斗七星中第四星"天权"喻皇后辅佐帝王之位("辰位列四星"),更将武周时期平定叛乱的"十乱"功臣比附玄宗朝政("帝功参十乱")。
乐府工匠们以青铜编钟调试音律时,或许正想起天宝三载(744年)的盛大祭礼:太庙香雾中,"进贤勤内辅"暗合《旧唐书》记载王氏"性婉顺,深得帝心"的德操;而"扈跸清多难"则隐现先天政变中她协助玄宗铲除太平党羽的旧事。礼官特意在乐章中融入《周易》"厚德载物"意象("承天厚载均"),使夜明珠般的词句("并耀宵光灿")与昭德皇后谥号形成天人感应。
当太祝官吟唱至"留徽蔼前躅"时,朱雀大街两侧的壁画幡然生动——这恰是《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子所绘《皇后卤簿图》的文学注脚。而"万古披图焕"的结句,终使这首庙乐超越祭祀功能,成为镌刻在大唐礼乐丰碑上的永恒光芒。正如敦煌残卷P.3911所载,唐代庙乐"以文德昭其敬,以声诗颂其灵",此篇正是盛唐以音声政教的完美标本。
(注:文中历史细节基于《旧唐书·后妃传》《唐会要·庙乐制度》等史料,并合理参照唐代礼乐文献创作惯例进行文学性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