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祈谷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
式事严禋,聿怀嘉庆。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佚名

译文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
遵循大地的法则,持守中正之道。
龙运垂祉,昭符启圣。
国运昌隆降福泽,祥瑞显现启圣明。
式事严禋,聿怀嘉庆。
恭敬祭祀表虔诚,心怀美好与喜庆。
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祈愿天帝永赐福,盛世君王承天命。

词语注释

履艮(lǚ gèn):遵循大地的法则。艮为八卦之一,象征山,代表静止、稳重。
垂祉(chuí zhǐ):降下福泽。祉,福气。
严禋(yán yīn):庄严的祭祀。禋,古代祭天的仪式。
聿怀(yù huái):心怀。聿,文言助词,无实义。
休命(xiū mìng):美好的天命。休,美好。

创作背景

祈谷乐章·肃和创作背景探微

开元盛世,大唐气象恢弘。玄宗李隆基承贞观遗风,重礼乐以和天地,每岁孟春必行祈谷之礼于南郊,祭昊天上帝以祈五谷丰登。《肃和》乐章正是这煌煌礼乐中一阙,承载着"以乐致神"的深意。

一、礼制渊源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中祖孝孙定《大唐雅乐》,分十二和以应月律。至开元时,玄宗敕张说改制乐章,《肃和》属"祈谷十一变"之第五变,用于皇帝盥洗后升坛的仪程。其名取自《礼记》"肃肃,敬也",暗合"君子终日乾乾"的庄敬之心。

二、文本意象解构

"履艮斯绳"化《周易》艮卦象辞,喻天子步履当如绳索笔直;"龙运垂祉"呼应《诗经·长发》"何天之龙",将天命与皇权绾合。张说以"昭符启圣"四字,暗记开元七年获玄元皇帝玉像之事,此乃玄宗朝重要的祥瑞政治符号。

三、礼乐空间建构

《乐府杂录》记载演奏时"钟磬列于坛上,瑟琴陈于坛下",太常卿引雅乐工三百六十人,以宫悬之制奏黄钟为宫。其声"清明象天,广大象地",与南郊圜丘的三层坛壝形成天地人三才共振的仪式场域。

按《开元礼纂类》卷四载,此乐章唱毕,皇帝恰行至昊天上帝神座前,此时燔柴升烟,乐与祭仪形成"圣人之德,上及太清"的完美契合。

四、盛唐气象投射

"惟帝永锡"句实为双关:既祈天帝赐丰年,亦暗颂玄宗赐《千秋节金镜》于群臣的德政。张说以文学侍从之笔,将农耕文明"敬天法祖"的集体记忆,熔铸成盛唐"礼乐刑政"的治世强音。

赏析

这首《祈谷乐章·肃和》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圣祭祀空间。开篇"履艮斯绳,居中体正"八字,化用《周易》艮卦意象,以山岳的稳固喻指君王德行的中正。学者叶嘉莹指出,此处"将儒家'中庸'哲学具象化,使道德境界获得青铜器般的厚重质感"。

"龙运垂祉,昭符启圣"二句,通过"龙"这一华夏图腾的意象转换,完成从人间到天界的叙事跃升。文史专家傅璇琮认为:"龙纹既是权力符码,更是农耕文明对云雨的隐喻,双关手法使祭祀主题获得多维阐释"。其中"昭符"二字尤为精妙,既指天降祥瑞,又暗含《文心雕龙》"符采复隐"的审美追求。

下阕"式事严禋,聿怀嘉庆"采用《诗经》雅颂体式,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这种"以古语写今情"的手法:"'聿'字虚词的使用,使肃穆的祭文顿生摇曳之姿,如见巫祝舞蹈时佩玉的节奏"。末句"惟帝永锡"的"锡"字通"赐",呼应《周礼》"以祀天神"的记载,形成跨越千年的礼乐回响。

全诗最动人的是隐藏在庄严表象下的双重情感:表层是"时皇休命"的颂圣之情,深层却涌动著"昭符启圣"的忧患意识。程千帆《古诗考索》揭示:"盛唐祭祀诗中常含诫勉之意,'垂祉'实为'祈祉',这种含蓄表达正见诗人匠心"。四联诗暗合"起承转合"之道,将祭祀仪轨转化为精神图腾,在有限的文字中构筑了无限的宇宙想象。

点评

《祈谷乐章·肃和》以端凝笔法勾画祭祀之诚,其"履艮斯绳,居中体正"二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如见圭臬垂象,字字皆含礼器寒光,肃穆之气透纸背。"此评点出诗人以《周易》艮卦为喻,将祭祀者的庄重仪态与宇宙秩序相融的深意。

"龙运垂祉,昭符启圣"之句,近代学者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称许其"典丽中见飞动之势",谓其"以天象喻人事,祥瑞之气与帝王德政交织,正是盛唐祭祀诗典型气象"。所谓"垂祉""启圣",既是对天命的敬畏,亦暗含对现世治世的颂扬。

末联"惟帝永锡,时皇休命",钱钟书《管锥编》有精妙阐释:"'锡''休'二字互文见义,既祈求天帝赐福,又暗颂君王美德,双关之妙,尽显庙堂雅颂本色。"此般笔法,将人神对话写得含蓄而雍容,正是唐代祭祀乐章"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