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永和

2025年07月05日

穆清庙,荐严禋。昭礼备,和乐新。
望灵光,集元辰。祚无极,享万春。

佚名

译文

穆清庙,荐严禋。
庄严的清庙,献上虔诚的祭祀。
昭礼备,和乐新。
礼仪完备显赫,和乐焕然一新。
望灵光,集元辰。
仰望神灵的光辉,聚集在吉时良辰。
祚无极,享万春。
福祚绵长无尽,永享万代长春。

词语注释

禋(yīn):古代祭天的仪式,泛指祭祀。
祚(zuò):福分,福祚。
元辰:吉利的时辰。

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柳絮纷扬如雪,太常寺的编钟声穿透薄雾。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为昭德皇后王氏重修庙宇,这首《永和》便诞生于盛唐最瑰丽的礼乐光华之中。

史载昭德皇后早薨,玄宗追思不已,命太常卿张说主持创作整套庙乐。乐工们以朱漆调试着瑟柱,太祝官将青玉圭璧陈列于黼扆前,正是在这般庄重氛围里,乐师们从《诗经·周颂》中采撷"永和"二字为章名,取"永锡祚胤,和乐且耽"之意。

"穆清庙"三字起笔便见深意,《毛诗正义》有云:"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此处化用既暗合皇后贞静之德,又以肃穆笔调勾勒出松柏森森的庙貌。当编磬敲响羽调,太常博士们以"荐严禋"对应《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的仪轨,将玄宗的追思升华为天地共鉴的庄严祭祀。

第二联的"和乐新"藏着盛唐气象的秘密。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亲改曲谱,在传统雅乐中融入龟兹乐元素,羯鼓的明快节奏与埙的幽远音色交织,恰似"集元辰"三字所绘——日月星辰的光华凝聚于庙堂,这是只有开元盛世才敢做的礼乐创新。

末句"祚无极,享万春"的鎏金文字,最终被绣在祭服的十二章纹上。当冬至祭典的曙光掠过庙碑时,这八个字随着三百童子的歌声直上九霄,成为盛唐对永恒最恢宏的想象。而如今我们重读这些文字,仍能听见穿越千年的钟鼓余韵,正轻轻叩击着历史的青砖。

赏析

这首《永和》乐章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出唐代郊庙祭祀特有的神圣时空。开篇"穆清庙,荐严禋"六字,通过《毛诗正义》"肃穆清庙"的化用,将祭祀场所的肃静与仪轨的隆重凝练呈现。"昭礼备"与"和乐新"的工对,恰如《乐府诗集》所评"礼乐相济,天地同和",彰显出礼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望灵光,集元辰"二句展现出精妙的意象组合。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礼乐考》中指出,这里的"灵光"既指祭祀时烛火通明的实景,又暗喻神明降临的祥瑞;而"元辰"作为吉时,被赋予《周易》"乾元资始"的哲学意味,形成时空交汇的神圣节点。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正是唐代庙堂文学"气象浑厚"(严羽《沧浪诗话》)的典型体现。

末句"祚无极,享万春"以磅礴的祈愿收束全篇。文史学家程千帆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特别推重此联:"'无极'取《老子》哲思,'万春'承《诗经》遗韵,将王朝祚运的祈愿升华为永恒的时间意象。"这种将政治诉求艺术化的处理,使作品超越普通仪式文本,达到"颂不忘规"(《文心雕龙》)的美学高度。

全篇情感流动如暗涌的江河,表面是"和乐"的庄重欢欣,深层却涌动《礼记》"祭神如神在"的虔敬。学者葛晓音曾精辟分析:"诗人以二十八字的精金美玉,将人对神明的敬畏、对永恒的向往、对秩序的赞美,熔铸成大唐气象的微型结晶。"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美体现了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点评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永和》以简净典重的笔法,构建出宗庙祭祀的庄穆气象。明代音律学家朱载堉曾评此诗:"四言八句,合《颂》体之正声。'穆清''严禋'二字,已尽天地肃敬之思。"字句间可见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强调的"庙堂文学之极则"——"不假藻绘而自有华采"的特质。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特别指出:"'望灵光,集元辰'六字,写神降之仪如在目前。郊庙之作贵在凝而不滞,此篇得之。"诗中"祚无极,享万春"的结句,被纪晓岚誉为"以时间之无限拓展空间之永恒,具见盛唐气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代学者叶嘉莹则从仪式美学角度解读:"'和乐新'三字最耐寻味,既守古礼之严整,复有新世之生气,此即唐人格调高于汉魏处。"(《灵谿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