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羽籥既阕干戚陈,八音克谐六变新。
愉贵神兮般以乐,保皇祚兮万斯春。

佚名

译文

羽籥既阕干戚陈
羽舞和籥舞刚停,干戚之舞又登场
八音克谐六变新
八音和谐奏新曲,六变乐章更悠扬
愉贵神兮般以乐
取悦贵神献乐舞
保皇祚兮万斯春
保佑皇位万年长,如沐春风永安康

词语注释

羽籥(yǔ yuè):古代文舞用的雉羽和乐器籥
阕(què):停止,结束
干戚(gān qī):盾牌和斧头,指武舞道具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六变:乐章变化的六个段落
皇祚(huáng zuò):皇位,国统

创作背景

暮春的祭坛上,九重宫阙的檐铃在风中低吟,仿佛应和着《舒和》乐章里流淌的古老韵律。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气象,正凝结在这组郊庙歌辞的金石之声中——唐玄宗敕令制定《祀九宫贵神乐章》,以最隆重的"中祀"礼制祭祀北斗九星衍化的九宫贵神,那镌刻在青史上的《唐会要》记载着:"天宝三年,术士苏嘉庆请置九宫神坛,四孟月祭"。

当青铜编钟的余韵与玉磬的清响交织,诗人以"羽籥既阕干戚陈"起笔,将周礼中"文舞羽籥,武舞干戚"的祭祀传统化作时空叠印的画卷。太常寺的乐工们遵循着《周礼·春官》"六变而致天神"的仪轨,让八音克谐的雅乐穿透云霭,正如《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每岁孟冬,于九宫坛陈设乐悬",那"六变新"的乐章里,分明回荡着《云门》《咸池》的遗响。

"愉贵神兮般以乐"的虔诚祝祷中,盛唐的气度与道教的玄思水乳交融。玄宗亲注《道德经》的墨香未散,九宫贵神作为道教星神与皇权守护者的双重身份,在乐章中被赋予"保皇祚兮万斯春"的永恒承诺。杜佑《通典》记载的"其坛三成,上依九宫方位"的祭坛形制,恰似这诗句的隐喻——三重乐章托起九重天宇,将人间帝王的期许送达紫微垣深处。

那些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太祝官们,或许仍记得祭祀时"六变既毕,神降之休"的庄严时刻。当《舒和》的旋律在春日的祭坛上流淌,我们仍能从敦煌残卷的乐谱遗痕里,触摸到盛唐以音律通天地的磅礴气象。

赏析

这首《舒和》乐章以典雅的祭祀场景为底色,构建出人神交融的和谐图景。开篇"羽籥既阕干戚陈"中,羽籥(祭祀舞具)与干戚(兵器舞具)的并置形成奇妙张力,既延续了《周礼》"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的礼制传统,又暗喻着文武并重的治国理念。礼器陈列的静态画面与后续"八音克谐"的动态乐音相映成趣,正如《乐记》所言"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六种曲调的变化(六变)更显祭祀音乐的丰富层次。

"愉贵神兮般以乐"句中的"般"字尤为精妙,既通"盘桓"表流连之意,又暗含《楚辞·九歌》"君欣欣兮乐康"的娱神传统。学者傅道彬在《诗可以观》中特别指出,这种人神共乐的场景体现了唐代"三教融合"背景下,宗教仪式向审美体验的转化。末句"万斯春"化用《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典故,将抽象的政治祝福具象为永恒春日的意象,与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异曲同工。

全诗在四十八字的精练篇幅里,通过羽舞、八音等意象群,构建出"大音希声"的礼乐境界。钱志熙在《唐诗近体源流》中盛赞此类郊庙诗"以有限之象,达无限之意",其情感表达既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审美,又通过"愉神-保祚"的逻辑链条,将宗教虔诚转化为对政权永续的深沉祝愿。这种"祭神如神在"的创作态度,正是盛唐气象在祭祀文学中的独特折射。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云:
"此章以简澹之笔写雍穆之象,'八音克谐六变新'七字,尽郊庙雅乐之精髓。羽籥干戚之陈,不滞于物;愉神保祚之愿,不落于俗。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此之谓也。"

**沈德潜《说诗晬语》**评:
"'愉贵神兮般以乐'一句,化用《九歌》体势而更见庄重。以'万斯春'作结,将祭祀之虔诚与天道之永恒熔铸无痕,非深于礼乐者不能道。"

**纪昀《四库提要》**论:
"舒和一章,词气和平而典丽,得《雅》《颂》遗响。其妙处在虚实相生——前二句实写乐舞之盛,后二句虚写神人交融,'般以乐'三字尤见神理流动。"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议:
"此作虽为庙堂之音,然'万斯春'之境界,已暗合'不隔'之说。以春喻祚,使抽象之祈愿具象为生生不息之意象,此唐人格调所以高于汉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