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舒和
郊庙祭祀歌辞·祭太社乐章·舒和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
神妙之道催生万物遍布九州庄稼,大地仁德之气充盈八方疆域。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以武定国以文兴邦盛世昌明,祥瑞呈现福泽降临开启丰年。

词语注释

九稼(jiǔ jià):九州之庄稼,泛指天下农作物。
八埏(bā yán):八方极远之地,指整个疆域。
纬武经文(wěi wǔ jīng wén):指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治国家。
荐祉(jiàn zhǐ):进献福泽。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舒和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代郊庙祭祀体系臻于完善,太社作为国家祭祀地祇的核心场所,其乐章创作承载着"通神明、和人伦"的政教功能。《舒和》属"十二和"雅乐体系,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年间长孙无忌、魏徵等重订郊庙乐章,此篇或为初唐礼乐重建时期的产物。

政治隐喻

"纬武经文"二句折射贞观之治的双重追求:

  • 武德彰显:呼应唐太宗平定四方后的"偃武修文"国策
  • 文治象征:通过"隆景化"体现礼乐教化对自然秩序的调和
    《唐会要》卷十载"社稷之祀,所以神地道而重农本",诗句"敷九稼""启丰年"正对应太社祭祀"祈报农功"的核心功能。

艺术特质

该篇典型体现初唐雅乐"中和雅正"的美学规范:

  1. 空间构建:以"八埏"(八方极远之地)与"九稼"(九州稼穑)形成天地呼应的神圣场域
  2. 时间意象:"阴极乘仁"暗合《周易》"复卦"理念,将冬至祭社的时令传统升华为阴阳调和的哲学表达
  3. 修辞范式:延续汉代郊祀赋"体国经野"的书写传统,如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的仪式化叙事

礼乐深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解题云:"社稷之乐者,列于《周官》地祇之祭也。"此篇通过:

  • 神道/人事的双向沟通("神道发生"→"登祥荐祉")
  • 自然/政治的符号转换("九稼"象征"景化")
    完美实践了《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的礼乐理想,成为唐代"以诗为教"国家话语体系的典范文本。

赏析

这篇郊庙祭歌以精炼的典重语言,构建出天人感应的宏大叙事。首句"神道发生敷九稼"中,"九稼"典出《周礼》九谷之说,以数字之极言农作丰饶,而"敷"字动态地展现神恩遍洒大地的景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评此句"将抽象的神力具象为孕育万物的春霖"。

"阴极乘仁畅八埏"巧妙融合阴阳哲学与仁政思想,《乐府诗鉴赏辞典》指出:"'阴极'暗合《易经》'复卦'意象,冬尽春来之兆;'八埏'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喻帝王德泽广被八荒"。动词"乘"与"畅"的连用,使肃穆的祭祀场景流动着生生不息的气息。

颔联"纬武经文隆景化"采用经典的互文手法,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乐府诗研究》认为:"经纬文武如织锦,既是对君主文治武功的礼赞,更暗喻天地秩序井然的和谐图景"。尾句"登祥荐祉启丰年"中,"登""荐""启"三个动词形成递进式结构,南京大学《中国古代祭祀文学研究》特别赏析道:"祭祀仪轨-祥瑞显现-丰年预兆的因果链,完美呈现'以德配天'的儒家祭祀观"。

全诗在意象选择上独具匠心,农业意象("九稼""丰年")与宇宙意象("八埏""景化")交织,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情感表达方面,台湾大学《唐代礼乐诗研究》指出:"在庄严的颂神表层下,流动着对人间秩序的深切关怀,体现'神人以和'的深层情感结构"。四句诗严守平仄对仗,音韵如钟磬般庄重徐缓,恰如《中国诗歌美学》所评:"每个字都似经过青铜祭器的淬炼,闪耀着仪式化的神圣光辉"。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以天地交感为经,以农功王化为纬,'敷九稼'、'畅八埏'六字,尽得祭祀之本。对仗如金磬玉振,'纬武经文'与'登祥荐祉'相映,显唐人格律之精严。"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舒和之章贵在气象浑成,'隆景化'三字有吞吐山河之势,末句'启丰年'更见庙堂雅音。非徒言农事,实乃颂圣德之昭昭,与天地同其节律耳。"
——近代·龙榆生《唐宋乐府评析》

"阴极乘仁句最妙,阴阳相济中见造化仁心。全篇章法如祭坛陈设,前二句布天地之局,后二句立人间之愿,庄雅流丽,合《周颂》遗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