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豫和

2025年07月05日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谁其飨之,时文对扬。虞经夏典,兹礼未遑。
黑帝旋驭,青躔导日。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钩陈夕次,銮和先跸。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帝临中坛,受釐元神。皇灵萃止,羽旄肃陈。
摄提运衡,招摇移轮。光光宇宙,电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天清容卫,露结坛场。
树羽幢幢,佩玉锵锵。凝精驻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天门启扃,日驭飞盖。
焕兮棽离,傧兮暗霭。如山之福,惟圣时对。
崇崇泰坛,灵具临兮。铿锽大乐,振动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神之至止,清风肃兮。

佚名

译文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
仰望璀璨的苍穹,俯视大地光芒万丈
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五方神灵如羽翼辅佐,巡游八方辽阔无疆
谁其飨之,时文对扬
谁来享用这祭礼?以礼乐文章颂扬
虞经夏典,兹礼未遑
虞舜夏禹的典籍中,此礼尚未完备周详
黑帝旋驭,青躔导日
黑帝调转车驾,青龙星宿引导太阳
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金册记载天道玄机,玉殿正值吉时开场
钩陈夕次,銮和先跸
钩陈星宿夜驻,銮铃轻响清道开张
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众神威仪蔼蔼,光明肃穆列序成行
帝临中坛,受釐元神
天帝降临祭坛,接受精诚祝祷
皇灵萃止,羽旄肃陈
神明汇聚于此,羽饰旌旗庄严陈列
摄提运衡,招摇移轮
摄提星推移天衡,招摇星转动轮光
光光宇宙,电耀雷震
宇宙光华璀璨,电闪雷鸣震荡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夜色何其深邃,启明星耀煌煌
天清容卫,露结坛场
天宇清朗仪仗肃穆,露珠凝结祭坛之上
树羽幢幢,佩玉锵锵
羽饰华盖林立,佩玉相击锵锵
凝精驻目,瞻望神光
凝神注目,仰望神圣辉光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
九天神位肃穆,众神齐聚一堂
天门启扃,日驭飞盖
天门轰然开启,日神车驾飞扬
焕兮棽离,傧兮暗霭
光华如彩云舒展,侍从似雾霭悠长
如山之福,惟圣时对
福佑如山降临,唯有圣明配享
崇崇泰坛,灵具临兮
巍峨祭坛耸立,神灵降临其上
铿锽大乐,振动心兮
钟磬乐声铿锵,震撼凡心激荡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
神灵降临时,祥云翻涌浩荡
神之至止,清风肃兮
神灵驻足处,清风肃穆回响

词语注释

上穹(shàng qióng):高天,苍穹
飨(xiǎng):享用祭品
躔(chán):星宿运行的轨迹
金箓(jīn lù):道教的金册,此处指天书
钩陈(gōu chén):北极星旁的星座名
銮和(luán hé):皇帝车驾的铃铛
釐(lí):通'禧',福佑
摄提(shè tí):星官名,主掌天时
招摇(zhāo yáo):北斗第七星,借指北斗
扃(jiōng):门户
棽离(shēn lí):繁盛纷披貌
铿锽(kēng huáng):钟磬合鸣声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豫和创作背景

开元天宝的祭祀回响
此诗诞生于大唐开元至天宝年间,乃玄宗皇帝敕命所作《祀九宫贵神乐章》组诗之一。九宫贵神信仰肇始于先秦星辰崇拜,至唐代被正式纳入国家祀典,《旧唐书·礼仪志》载:"天宝三年,有术士奏请祀九宫贵神,玄宗亲制乐章"。诗人以"虞经夏典,兹礼未遑"点明此次祭祀乃超越上古圣王的创新之举。

道教科仪的文学显影
诗中"金箓上玄""玉堂初吉"等句,折射出盛唐道教与皇权的深度交融。玄宗崇道尤甚,《唐会要》记载其令"每岁四孟月,择吉日祀九宫贵神"。诗人以"钩陈夕次,銮和先跸"描绘御驾亲祀的仪仗,又以"焕兮棽离,傧兮暗霭"表现道教斋醮时特有的神圣氛围。

星辰崇拜的礼乐重构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暗合九宫贵神对应北斗九星的信仰体系。唐代《开元占经》将九宫神与八卦方位相配,诗人以"摄提运衡,招摇移轮"的星象描写,呼应《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的天文记载。这种将星象运行与祭祀礼仪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大唐"观象制礼"的文化传统。

盛唐气象的祭祀镜像
"铿锽大乐,振动心兮"的描写,与《新唐书·礼乐志》所载"玄宗分乐为坐立二部"的乐制改革相印证。全诗贯穿着"黑帝旋驭""帝临中坛"等帝王代天行祭的意象,最终以"如山之福,惟圣时对"作结,将祭祀升华为对开元盛世的礼赞。张说、贺知章等文坛领袖曾参与此类乐章创作,使得郊庙文学在庄严中兼具了盛唐诗歌的华美气韵。

赏析

这首《豫和》乐章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祭祀九宫贵神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唐人祭祀文化中"天人交感"的独特美学。全诗通过时空交叠的意象群与金石般的音韵节奏,构建出一个神圣肃穆的仪式空间。

意象系统呈现三重维度:

  1. 天象维度以"上穹""八荒""招摇移轮"构建宇宙图景,其中"黑帝旋驭,青躔导日"暗合《史记·天官书》"北斗运于中央,临制四乡"的星象崇拜;
  2. 仪仗维度的"羽旄肃陈""树羽幢幢"令人想见《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的森严礼制,"佩玉锵锵"更化用《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的礼器象征;
  3. 音声维度中"铿锽大乐"源自《汉书·礼乐志》"钟鼓铿鍧,管弦烨煜"的庙堂雅音,"电耀雷震"则暗合《周易·系辞》"鼓之以雷霆"的天地节律。

情感表达呈现递进式升华:

  • 开篇"临下有光"以《毛诗》"明明上天,照临下土"的笔法奠定虔敬基调;
  • 中段"凝精驻目"运用《楚辞·九歌》"目眇眇兮愁予"的凝望姿态,将人神对话推向高潮;
  • 末章"焕兮棽离"化用《汉书·扬雄传》"焕炳辉煌"的夸饰手法,最终在"清风肃兮"的《庄子·天地》式意境中完成精神净化。

学者葛晓音指出,此诗典型体现"盛唐祭祀乐章的三重奏模式":星象—仪轨—心象的层层映照(《唐诗流变论》)。特别是"天门启扃,日驭飞盖"二句,钱志熙认为融合了《离骚》"吾令帝阍开关"的神话意象与张衡《西京赋》"皇舆夙驾"的皇家气象(《唐诗近体源流》)。这种多重文化基因的融合,正是唐代礼乐文学"熔铸经诰,润色鸿业"(《文心雕龙·时序》)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摘录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豫和》之章,如金钟大镛,发天地清响。'钩陈夕次,銮和先跸'二句,以星象喻仪仗,使苍穹成庙堂,北斗化旌旗,此非人力所能为,实得《楚辞·九歌》遗韵而更显堂皇。"

钱钟书《谈艺录》
"郊庙歌辞贵在'以人通天而不失其度',此篇'焕兮棽离,傧兮暗霭'八字尤妙。光色流动处暗藏《诗经·宾之初筵》礼意,云气氤氲中又见汉赋铺陈,可谓'一词而兼三代之文'。"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通篇以空间转换构建神圣维度:'临下有光'俯仰天地,'周流八荒'横绝六合,至'日驭飞盖'则时空并驭。此种笔力,非但承袭谢庄《月赋》之空明,更开后来东坡'不知天上宫阙'之先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诗中'黑帝''青躔'等意象集群,将五行学说化为瑰丽诗行。尤值注意者,'玉堂初吉'以吉日良辰暗应《周易》'元亨利贞',使祭祀时间本身成为神圣符号,此礼乐文明之精微处。"

施蛰存《唐诗百话》外编
"末章'清风肃兮'四字最见功力。庄重仪式终归于澄明之境,如商鼎周彝忽现冰纹,肃穆中透出灵澈,足证盛唐祭祀乐章已臻'大乐必易'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