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颂·有駜

2025年07月05日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

佚名

译文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多么肥壮啊多么肥壮,那匹驾车的骏马毛色金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早晚都在为公事奔忙,勤勉敬业在公堂
振振鹭,鹭于下
白鹭成群展翅飞翔,忽而落下栖息水旁
鼓咽咽,醉言舞
鼓声咚咚节奏悠扬,醉意朦胧翩然起舞
于胥乐兮
大家共同欢乐啊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多么肥壮啊多么肥壮,那匹驾车的雄马气宇轩昂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早晚都在为公事奔忙,公务之余共饮琼浆
振振鹭,鹭于飞
白鹭成群展翅翱翔,翩翩飞舞在天空之上
鼓咽咽,醉言归
鼓声咚咚节奏悠扬,醉意朦胧结伴归乡
于胥乐兮
大家共同欢乐啊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多么肥壮啊多么肥壮,那匹驾车的青骢马神采飞扬
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早晚都在为公事奔忙,公务之余宴饮欢畅
自今以始,岁其有
从今往后岁岁年年,五谷丰登粮满仓
君子有穀,诒孙子
君子仁德福泽绵长,恩惠遗留给子孙享
于胥乐兮
大家共同欢乐啊

词语注释

駜(bì):形容马匹肥壮的样子
乘(shèng)黄:四匹黄色的马,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明明:勤勉的样子
振振(zhēn):群飞的样子
咽咽(yuān):形容鼓声节奏分明
胥(xū):皆,都
牡(mǔ):雄马
駽(xuān):青黑色的马
穀(gǔ):福禄,善德
诒(yí):遗留,赠与

创作背景

鲁颂·有駜创作背景考略

一、宗庙雅乐的时代回响

《鲁颂·有駜》作为《诗经》"三颂"中独具风韵的篇章,其创作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鲁僖公时代(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享有"周礼尽在鲁"的特殊地位,此诗正是鲁国保留周代礼乐文明的鲜活见证。诗中"夙夜在公"的庄重与"醉言舞"的欢愉,恰是周代"礼乐相济"政治美学的诗意呈现。

二、宴飨礼仪的文学镜像

据《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鲁国在僖公治下曾出现"年谷丰亨"的盛世景象。诗中反复出现的"乘黄""乘牡""乘駽"等骏马意象,与《周礼·夏官》记载的"天子六厩"制度相呼应,暗示这是一场在鲁国宗庙举行的隆重燕飨。青铜器铭文常见"用宴用喜"的记载,而"振振鹭"的羽舞场景,恰与山东曲阜出土的战国铜壶宴乐纹饰中的鹭羽舞者形象互为印证。

三、政治隐喻的诗意表达

"君子有穀,诒孙子"的结语,暗合《尚书·洪范》"五福"中的"康宁""攸好德"。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耆夜》篇记载周公"既醉且侑"的场景,与此诗末章"醉言归"形成跨时空对话。鲁国史官通过颂诗形式,既赞美僖公"务农重谷"的德政(《史记·鲁周公世家》),又以"于胥乐兮"的复沓咏叹,构建起君臣和谐的理想政治图景。

注:诗中"駜"字从马必声,毛传释为"马肥强貌",与西周金文中常见"駿马"的赏赐记录相映成趣,折射出春秋时期鲁国对周代尚武传统的继承。

赏析

《鲁颂·有駜》以骏马起兴,构建了一幅贵族宴饮与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诗中"駜"字三叠,如马蹄踏响节奏,既摹写马匹雄健之态("乘黄""乘牡""乘駽"指不同毛色的骏马),又暗喻鲁国国力强盛。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此诗三章皆以马喻人,马之壮健正如官吏之勤勉",揭示了表层意象下的深层象征。

诗歌通过"夙夜在公"与宴饮场面的交替呈现,形成张力之美。白昼官吏勤于政务("明明"形容明察秋毫),夜晚则"醉言舞""醉言归",展现礼乐文化中张弛有度的生活哲学。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昼则兢兢业业,夜则和乐且湛,此乃太平气象"。尤其"振振鹭"意象的复现,既实写宴饮时持鹭羽起舞的场面,又暗含对君子仪态的赞美——群鹭飞翔时秩序井然,正如君子进退有度。

末章"自今以始,岁其有"的祝颂,将欢乐情绪升华为政治理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关注"君子有穀,诒孙子"句:"穀者,善也,禄也",认为此句既祝福君子福泽绵长,又寄托治国之道世代相传的期望。三个"于胥乐兮"的叠唱,如编钟余韵,将个人欢愉扩展为群体共鸣,符合《毛诗序》"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的题解。

全诗以酒宴为镜,折射出周代礼乐文明中"乐而不淫"的审美理想。陈子展《诗经直解》总结道:"三章层层递进,由个人之乐到邦国之庆,终至垂范后世,此正《颂》诗之雅正所在。"诗中鼓声的"咽咽"摹拟、醉态的传神刻画,使庄重颂体洋溢着生命的热度,堪称"庙堂文学中的生活史诗"。

点评

《鲁颂·有駜》乃颂美鲁僖公勤政宴饮之诗,三章叠咏间,如闻钟鼓谐鸣,如见鹭羽翩跹。清人方玉润于《诗经原始》中评曰:"'明明''饮酒''载燕'三章递进,公庭之仪、宴乐之欢、祈福之诚,尽在'于胥乐兮'一叹中。"其言精准道出诗作由勤政而欢宴,终至祈颂的层层升华。

诗中"振振鹭,鹭于下"之句尤为后世称道。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鲁颂鹭羽之舞,犹商颂猗那之姿,皆以物象寄政和之意。"盖白鹭群飞,既喻臣僚济济,亦暗合《周礼》"六佾之舞"的礼乐规制。而三章末句反复咏叹"于胥乐兮",近人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解读为:"'胥'者皆也,此非独乐,乃君臣同乐之谓,见僖公之得民心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释"駜"字之妙:"马肥强曰駜,叠词开篇,便觉銮铃锵锵,驷马轩昂,已为'夙夜在公'之勤政气象传神。"此说揭示诗人以骏马起兴,实喻鲁国君臣昂扬之态。末章"君子有穀,诒孙子"一句,钱钟书《管锥编》比之于《楚辞》"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谓其"将宴饮之欢升华为世代昌隆之愿,颂而不谀,乐不忘箴,此正颂体之雅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