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

2025年07月05日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
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佚名

译文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
万物依赖它而生长,天下太平,国运昌盛
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
治理之道贵在简约,领悟大道方能安宁
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
祭祀礼仪彰显华美,乐舞变换尽显庄严
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五谷祭品并非珍贵,光明德行才是芬芳

词语注释

交泰:指天地阴阳之气交融,象征天下太平。
黍稷(shǔ jì):古代两种主要粮食作物,泛指祭祀用的谷物。
咸英:相传为黄帝和尧舜时的乐曲名,这里泛指庄严的祭祀音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的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郊庙歌辞作为唐代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祭方丘乐章》系列诞生于开元盛世(713-741年)的礼制改革背景下。唐玄宗命张说、贺知章等文坛领袖重订祭祀乐章,将儒家"礼乐相济"思想通过艺术形式具象化,其中《顺和》乐章专为夏至日祭地祇于方丘的仪式创作。

政治寓意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二句暗合《周易》"天地交泰"的哲学观,反映开元中期"大协雍熙"的治世气象。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时期特别强调"乐与政通",此篇以简练的"易从业惟简"对应《尚书》"易从有功"的治国理念,实为对"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诗化表达。

礼乐特征

诗中"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生动再现了唐代祭地仪轨:

  • 玉帛:参照《大唐开元礼》记载,方丘祭品需"以黄琮礼地"
  • 咸英:作为古乐名,此处既指代《咸池》《五英》等雅乐遗韵,又暗示玄宗新制《大唐乐》的融合创新

哲学内涵

末联"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化用《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将祭祀本质从物质供享升华为精神崇敬。这种思想转变与开元十五年(727年)玄宗亲祀方丘时"减牺牲、重诚敬"的礼制改革相呼应,体现盛唐时期宗教祭祀向道德教化功能的转型。

艺术价值

全篇以四言为体,承《诗经》雅颂遗风而更具唐代气象。通过"玉帛-舞蹈""黍稷-明德"的意象对比,构建起"礼器→礼仪→礼意"的三重象征体系,完美实现了《乐记》所云"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艺术境界。

赏析

暮色中的玉帛与德馨,在初唐礼乐文明的辉光里交织成庄重而温润的图景。这首祭祀地祇的乐章,以《周易》"泰卦"为精神底色,将政治哲学与宗教仪典熔铸为八行珠玉,在方丘祭坛的夯土上生长出天人感应的枝蔓。

"万方资以化"开篇即见宏阔,化用《尚书》"协和万邦"之意象,却以"资"字点睛——大地如母体般滋养文明的姿态顿时鲜活。学者葛晓音指出,此句暗合《礼记》"地载万物"的哲学观,将祭祀仪典升华为对自然生息的礼赞。而"交泰"二字尤妙,既取《周易》"天地交泰"的卦象,又以动词性活用,使天地交感的过程具象为升平气象的流动。

中联"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堪称全诗枢机。吴相洲在《唐代乐府研究》中特别推重此联,认为其以《道德经》"大道至简"为魂,却赋予礼乐实践的新解——玉帛钟鼓的繁复仪轨,内核却是对"简易之道"的追寻。这种辩证思维,正是初唐宫廷祭祀诗特有的哲学深度。

具象化的祭祀场景在颈联徐徐展开,"光玉帛"之"光"字用得极精微。傅璇琮考证指出,六朝祭歌多写玉帛形制,唐人却独钟"光"的意象,此处既状礼器莹润,又暗喻德辉流照。"咸英"古乐与"黍稷"祭品的对举更见巧思,任半塘《唐声诗》盛赞此联"以乐舞之变映德政之常",寻常祭品因"明德馨香"的典故点化,终成《诗经》"其香始升"的现代注脚。

尾联"明德信惟馨"五字如黄钟余响,台湾学者李丰楙在《礼仪·郊祀·宗庙》中揭示:此句突破《尚书》"黍稷非馨"的原意,通过"信"字的嵌入,将道德确信提升为比祭品更永恒的信仰。这种人文主义转向,使得仪式文学获得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全诗如一方青铜礼器,器形端严合度而纹样灵动飞扬。在四平八稳的仪式框架里,藏着"交泰"的宇宙观、"简易"的方法论、"德馨"的价值追求三重境界。当代读者穿越千年烟云,仍能触摸到那份对天地秩序的虔诚,以及对"升平"理想的温热期待。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顺和》一章,庄雅浑成,得郊庙之正体。'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十字,尤见治世气象,非徒工藻绘者所能及。"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玉帛咸英,不过仪文之末,结以'明德信惟馨',直追《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之旨。唐人郊庙诗能抉经心者,此其选也。"

  3. 近代·龙榆生《唐宋词格调》
    "此篇气度雍容,以简驭繁。'交泰属升平'五字,写尽中和之境;'送舞变咸英'句,复现礼乐交融之象,足见开元盛世文治之功。"

  4.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诗中'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暗合《周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哲学,将祭祀之礼升华为治国之道,可谓词约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