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城郊,杏花纷扬如雪,玄宗皇帝率百官缓步登上社首山祭坛。彼时开元盛世已历廿载,大唐正沐浴在"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富庶荣光中。礼官捧着新制的《太和》乐章跪呈御前,丝竹管弦之音随着山岚徐徐升起,惊起坛边栖息的青鸾。
这组《禅社首乐章》诞生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的封禅大典。当泰山之巅的云海吞没最后一缕晨曦时,张说、贺知章等十八学士正为玄宗拟定祭文。他们以《周礼》为范本,取"五音克备,八音聿施"的雅正之韵,将《诗经》"肃雍和鸣"的庄重与楚辞"灵之来兮如云"的缥缈熔铸其中。太常寺的乐工们调试着编钟磬簴,让青铜振鸣与山涧流水相应和。
史载玄宗亲制《太和》曲谱时,曾命人取来西域进贡的筚篥。当胡乐与雅乐在社首山巅交织,恰似盛唐气象的隐喻——"裘冕而祀"的周礼框架里,流淌着"八音聿施"的多元血脉。那"缉熙肆靖"的宁谧中,藏着开元君臣"厥心匪离"的政治理想:以礼乐为舟楫,载着帝国驶向《礼记》描绘的"大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