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泰山乐章·太和的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外邦使臣东封泰山,其声势浩大,仪仗绵延数百里。彼时正值开元盛世,海内升平,万邦来朝,玄宗欲借封禅大典以告成功于天,彰显帝王功业。
《太和》作为《封泰山乐章》中的一章,当用于祭天仪式中最为隆重的环节。其词曰"孝敬中发,和容外彰",既颂天子以孝治天下,又赞盛世和气充盈;"腾华照宇,如升太阳"一句,以旭日初升喻帝王德行光被四表,暗合《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祝颂传统。
史载玄宗封禅时"贞璧就奠",以苍璧礼天,正应"玄灵垂光"之象。而"济济洋洋"的盛大乐舞场面,实为《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理念的具现。张说奉敕撰写的这组乐章,既承袭汉代《郊祀歌》的庄重典则,又融入初唐宫廷诗的富丽气象,堪称开元礼乐文明的一块瑰宝。
此时的大唐,正如乐章所咏——天地人神共沐太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