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武舞作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大唐的礼乐之光穿透千年。这首《武舞作》诞生于开元盛世的庙堂雅乐体系,是《褒德庙乐章》中展现武功德治的重要篇章。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朝重定郊庙乐章时,为追念先王武功而特设武舞之制,以"象其功德"。
当编钟的青铜余韵在竹制殿宇间回荡,诗人以"昭昭竹殿开,奕奕兰宫启"起笔,暗合《唐会要》所载开元二十六年扩建太庙的史实。丹掖朱邸的意象,源自唐代宗庙"丹墀九阶"的建制规范,而"六佾"之舞更见《开元礼》中"诸侯用六佾"的礼制考究。
三簋芳醴的祭祀场景,实为对《周礼·天官》"簠簋之实"的唐代演绎。太常寺乐工们以"万石覃贻厥"的浑厚和声,呼应着《贞观礼》中"祖祢崇其珪璧"的祭祀传统。每一个音符都沉淀着《大唐开元礼》的精髓,将武功之烈转化为庙堂雅乐的庄重韵律。
这组乐章在太常寺的精心编排下,既承《诗经·周颂》祭祀遗韵,又开创性地融入初唐雄健气度。当鎏金舞马在千秋节踏响节拍时,武舞的刚健与文舞的雍容,共同铸就了盛唐礼乐文明的璀璨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