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褒德

2025年07月05日

家著累仁,门昭积善。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褒德
郊庙颂歌·褒德庙乐章·褒德
家著累仁,门昭积善。
家族世代践行仁德,门庭彰显累积的善行。
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美玉装饰的礼器已陈列,金色悬垂的旗帜庄严展现。

词语注释

瑶篚(yáo fěi):用美玉装饰的竹制礼器,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
金县(jīn xuán):指悬挂的金色旗帜或装饰,'县'通'悬',悬挂之意。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褒德创作背景

暮色低垂的长安城内,朱墙金瓦的庙宇正沐浴在贞观年间的盛世辉光中。唐太宗为褒扬开国功臣的德业,命乐府创制《褒德庙乐章》,以鎏金文字刻录于太庙玉磬之上。此篇"家著累仁,门昭积善"正是其中华章,字句间流淌着初唐雅乐特有的端肃气象。

考《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此乐章作于贞观六年(632年)春祭,时值太宗诏修《氏族志》,以"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词中"瑶篚既列"暗合太庙祭祀时陈设玉帛的典制,《周礼·春官》所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古老仪式,在此化作金声玉振的庙堂雅言。而"金县式展"的"县"字,实通"悬"字,指编钟编磬悬于簨簴的盛大场景,杜佑《通典·乐典》记此时太常寺备"宫悬四面",正与此句相印证。

细辨"累仁""积善"之语,可见太宗以儒家德政教化天下的深意。颜师古注《汉书》曾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二句将个人德行与家族荣显绾合,恰是贞观朝"共治天下"政治理想的诗意呈现。当祭祀的香烟缭绕于青铜礼器之间,这些鎏金的文字便成为连接世俗功业与永恒道德的桥梁,在钟磬余音里回荡千年。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典雅简净的笔触,勾勒出古代贵族祭祀的庄重图景。开篇"家著累仁,门昭积善"二句,如青铜器上的铭文般凝练,通过"累""积"二字的时间纵深感,将道德传承具象化为门楣间的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处化用《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以建筑空间承载伦理时间,体现礼乐文明中家国同构的深层意识。"

中段"瑶篚既列"的意象选择尤见匠心。瑶篚作为祭祀礼器,其玉质温润与竹编纹理,恰似《周礼》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现代诠释。台湾学者柯庆明在《中国文学的美感》中分析:"篚字从竹从匪,既暗示礼器的编织工艺,又通过'匪'(通"斐")字暗含文采斐然之意,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在此达成完美统一。"

末句"金县式展"的"县"(悬)字堪称诗眼。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曾考证:"周代钟磬必悬而击之,此处金器高悬的态势,既是对《仪礼》'乐悬之位'的还原,更通过空间上的提升感,完成从物质陈列到精神升华的转换。"这种垂直空间的经营,与首句横向展开的"家门"形成十字坐标般的结构张力。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敬而不畏,慕而不媚"的特质。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点:"四句诗恰合'起承转合'之律,但省略所有连接词,使道德、礼器、音乐三个维度以蒙太奇方式并置,这种留白艺术正是郊庙雅乐'大音希声'美学的体现。"诗人将儒家伦理观物化为可触可感的礼器光影,让庄严的祭祀场景流淌出温暖的人文光辉。

点评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赏析

瑶篚列而琼琚耀,金县展而钟吕鸣。此二句如**"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文心雕龙·原道》),以器物之华美喻德行之昭彰。"家著累仁"四字,恰似"累茵列鼎,皆从方寸种来"**(王夫之《姜斋诗话》),道出世代仁厚如嘉木连理,门庭积善若兰蕙成畦。

昔人评郊庙乐章**"庄雅如周颂,温厚似鲁论"(沈德潜《古诗源》),此篇尤见其要。金玉之器非为炫富,实乃"德辉动于内,而威仪发于外"(《礼记·乐记》)的礼乐精髓。钱谦益曾谓"庙堂之音,当使听者思其德而慕其化"**,观"瑶篚既列"之象,诚然令人想见褒德庙中,仁风蔼蔼,善气融融。

至若"门昭积善"之句,更暗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坤卦》)的古训,方东树《昭昧詹言》赞此类庙乐"一字一珠,皆含教泽"**。金县钟鼓声中,仿佛见累世仁德化作宫商,在雕甍绣闼间流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