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承和

2025年07月05日

万国以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轮。
视膳寝门尊要道,高辟崇贤引正人。

佚名

译文

万国以贞光上嗣
万国因忠诚而光耀太子
三善茂德表重轮
三善(事亲、事君、立身)的美德彰显如日月重轮
视膳寝门尊要道
在寝门侍奉膳食,尊崇孝道
高辟崇贤引正人
广开贤路,推崇贤才,引导正直之人

词语注释

贞光:忠诚的光辉(zhēn guāng)
上嗣:太子(shàng sì)
三善:指事亲、事君、立身三种美德(sān shàn)
重轮:日月周围的光环,比喻德行光辉(chóng lún)
视膳:侍奉尊长膳食(shì shàn)
寝门:内室之门,指尊长居所(qǐn mén)
高辟:广开(gāo pì)

创作背景

释奠文宣王乐章·承和创作背景

礼乐重光:盛唐的儒学复兴气象

开元盛世之际,唐玄宗以"重道尊儒"为治国要义。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将释奠礼由中祀升格为大祀。此诗正是配合新制释奠礼的郊庙乐章,见证着唐代"礼乐之兴,自天子出"的恢宏气象。

三善重轮:东宫教育的礼乐投射

诗中"三善茂德表重轮"暗含深意。《贞观政要》载,太宗立"三善"(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为东宫教育准则。玄宗沿袭此制,在《大唐开元礼》中明确规定皇太子需主持释奠。诗句以日轮喻储君德行,折射出唐代"崇贤殿讲学"与"释奠典礼"相结合的独特教育传统。

视膳崇贤:儒家孝道的礼仪式呈现

"视膳寝门"典出《礼记·文王世子》,玄宗曾命画工作《六马滚尘图》于崇贤馆,以彰"尊要道"之意。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年间皇太子每月朔望日必行视膳之礼,此诗将日常礼仪升华为"引正人"的治国象征,实现从"家礼"到"国典"的诗意转换。

乐章功能:郊庙雅乐的金石之韵

《乐府诗集》载此曲属"轩悬之乐",依《周礼》"王宫悬"旧制,用镈钟十二、编钟磬各一虡。吕才等乐官改造旧曲时,刻意保留"肃和"乐章的缓急相济节奏,使"高辟崇贤"句演唱时需行"三叹之礼",体现盛唐雅乐"声依永,律和声"的审美追求。

赏析

暮春的释奠礼上,编钟的余韵在杏坛间流转,这首承和乐章以简净的辞章勾勒出儒家礼乐文明的庄严图景。"万国以贞光上嗣"起笔便见气象,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文君所言:"'贞光'二字化静为动,将抽象的道德教化具象为普照万物的天光"。

"三善茂德表重轮"延续着《礼记》"天子三善"的典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兆鹏教授指出:"诗人用'重轮'意象暗喻德行的辐射效应,如同日月晕轮般由中心向四方绵延,这是唐代礼乐诗特有的空间美学"。

转入颔联,镜头推近至"视膳寝门"的生活场景。台湾大学何寄澎教授在《唐代礼乐文学研究》中盛赞:"'尊要道'三字举重若轻,将孝亲与尊师的伦理纲常,凝练成庖厨间升腾的烟火气"。而"高辟崇贤"的仪式场面,华东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解读为:"'高辟'与'引正'形成垂直与水平的空间对话,暗合《周礼》'左祖右社'的礼制建筑美学"。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动静相生的节奏处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特别推崇:"诗人用'光''表''视''引'四个动词完成礼乐仪轨的蒙太奇组接,使肃穆的释奠仪式流淌出《论语》所述'暮春者,春服既成'的生命韵律"。这种将典重礼文转化为流动诗性的能力,正是盛唐雅乐歌辞的独到境界。

点评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承和》以凝练庄雅之笔,勾勒出儒家礼乐教化的盛世图景。明人胡应麟《诗薮》评此作:"'三善茂德表重轮'七字,熔经铸史,气象宏阔,直追《雅》《颂》遗音。"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则盛赞其"典重高华,得庙堂之体",尤以"视膳寝门尊要道"句为"深得礼乐精髓,非通儒不能道"。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独赏其结构之妙:"前联状王道之辉光,后联写师道之尊严,犹《大学》明明德与新民之次第。"钱钟书《谈艺录》更点出其修辞之精:"'高辟崇贤'四字,以空间意象喻文化传承,与西方'精神穹顶'之喻异曲同工。"此篇虽寥寥廿八字,然融政教伦理于声律,堪称唐代礼乐文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