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文宣王乐章·承和创作背景
礼乐重光:盛唐的儒学复兴气象
开元盛世之际,唐玄宗以"重道尊儒"为治国要义。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将释奠礼由中祀升格为大祀。此诗正是配合新制释奠礼的郊庙乐章,见证着唐代"礼乐之兴,自天子出"的恢宏气象。
三善重轮:东宫教育的礼乐投射
诗中"三善茂德表重轮"暗含深意。《贞观政要》载,太宗立"三善"(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为东宫教育准则。玄宗沿袭此制,在《大唐开元礼》中明确规定皇太子需主持释奠。诗句以日轮喻储君德行,折射出唐代"崇贤殿讲学"与"释奠典礼"相结合的独特教育传统。
视膳崇贤:儒家孝道的礼仪式呈现
"视膳寝门"典出《礼记·文王世子》,玄宗曾命画工作《六马滚尘图》于崇贤馆,以彰"尊要道"之意。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年间皇太子每月朔望日必行视膳之礼,此诗将日常礼仪升华为"引正人"的治国象征,实现从"家礼"到"国典"的诗意转换。
乐章功能:郊庙雅乐的金石之韵
《乐府诗集》载此曲属"轩悬之乐",依《周礼》"王宫悬"旧制,用镈钟十二、编钟磬各一虡。吕才等乐官改造旧曲时,刻意保留"肃和"乐章的缓急相济节奏,使"高辟崇贤"句演唱时需行"三叹之礼",体现盛唐雅乐"声依永,律和声"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