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敝笱

2025年07月05日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佚名

译文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破旧的渔网挂在鱼梁上,网中的鱼儿是鲂鱼和鳏鱼。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齐国的女子出嫁归来,随从多得像天上的云彩。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破旧的渔网挂在鱼梁上,网中的鱼儿是鲂鱼和鱮鱼。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齐国的女子出嫁归来,随从密得像落下的雨点。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破旧的渔网挂在鱼梁上,网中的鱼儿游动自如。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齐国的女子出嫁归来,随从多得像流淌的河水。

词语注释

敝笱(bì gǒu):破旧的渔网。
梁:拦鱼的水坝。
鲂鳏(fáng guān):鲂鱼和鳏鱼,两种鱼的名称。
鱮(xù):一种鱼的名称。
唯唯:形容鱼儿自由游动的样子。

创作背景

关于《敝笱》的创作背景

《敝笱》出自《诗经·齐风》,是一首以隐晦笔法讽喻时政的诗歌。据《毛诗序》载,此诗作于春秋时期,旨在讽刺鲁桓公夫人文姜与其兄齐襄公的悖伦之行。

历史背景

  • 文姜为齐僖公之女,嫁与鲁桓公为妻,却与兄长齐襄公(诸儿)私通。
  •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察觉其不端行为,怒斥文姜。齐襄公竟遣公子彭生暗杀桓公,酿成震惊列国的政治丑闻。
  • 诗中"敝笱"(破败的鱼篓)喻指礼法崩坏,"鲂鳏"等鱼象征文姜一行,而"如云""如水"的盛大随从队伍,暗讽其悖德之举的张扬。

艺术手法
诗人以渔具失修、鱼群游逸为兴,影射鲁桓公对文姜约束无力,更隐喻齐国礼制溃散。三章叠咏中,"如云""如雨""如水"层层递进,既铺陈车马之盛,又暗含民众对秽行的物议沸腾。

此诗堪称《诗经》"温柔敦厚"讽喻传统的典范,以含蓄的意象揭露宫廷秽史,成为春秋时期伦理与政治交织的一曲哀歌。

赏析

《敝笱》以破败的鱼篓起兴,构建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隐喻画卷。鱼篓"敝"而仍置于梁,恰如礼法崩坏却徒具形式,任凭鲂鳏等大鱼穿梭自如。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指出:"笱之敝坏,鱼之出入无禁,以喻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也",道破了器物与人事间的精妙对应。

诗中"如云""如雨""如水"三组意象层层递进,形成磅礴的视觉冲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赞赏这种复沓手法:"从者之盛,先言云,次言雨,终言水,喻众之无极"。飘忽的云化为倾泻的雨,最终汇作滔天洪水,既是随从众多的实写,更是道德溃决的象征。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极状其淫纵不检之态",点明了意象背后的批判力量。

"唯唯"二字尤为传神,朱熹《诗集传》释为"鱼行相随貌",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进一步阐发:"不特写鱼之自如,更见其洋洋得意之态"。这与"齐子"招摇过市的场景形成镜像,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谓之"鱼之多且乐,犹人之多且乐也",揭示了自然物象与人间百态的深刻共鸣。

全诗以冷眼旁观的口吻,将讽刺藏于白描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此诗"不言刺而刺自在",恰如破笱虽不言,却道尽礼崩乐坏的悲哀。三章重章叠句间,贵族婚姻的伦理危机与自然界的无序状态相互映照,构成《诗经》中独具锋芒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点评

"《敝笱》之讽,如水中观月,影影绰绰却直指本真。破败鱼笱拦不住洄游之鱼,恰似礼法束不住奔涌的人欲。"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三章叠咏,'如云''如雨''如水'层层递进,将齐子归宁的盛大仪仗化作一场自然界的滂沱意象,而'敝笱'二字始终如道德警钟悬于篇首。" ——钱钟书《管锥编》

"鲂鳏之鱼穿破笱,犹文姜之恣意越礼。诗人以渔事喻人事,'唯唯'二字最妙,既状鱼群穿梭之态,又暗含对随从者趋附之态的讥诮。" ——朱熹《诗集传》补注

"此诗最得《国风》温柔敦厚之旨。不着一字恶语,而通过'敝笱''如云'的意象并置,让讽刺之力在虚处生根。" ——王国维《人间词话》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