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傍周万物,俯应千年。
旧章允著,嘉贽孔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

佚名

译文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
啊,至高无上的圣人,您的德行源自上天。
傍周万物,俯应千年。
您的恩泽遍及万物,顺应千年时光。
旧章允著,嘉贽孔虔。
古老的典籍昭彰显著,美好的献礼虔诚庄重。
王化兹首,儒风是宣。
帝王的教化由此开端,儒家的风尚在此宣扬。

词语注释

粤(yuè):发语词,无实义。
贽(zhì):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孔虔:非常虔诚。孔,很、非常;虔,虔诚。

创作背景

释奠文宣王乐章·肃和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崇儒重道,命太常寺创制《释奠文宣王乐章》,用于国子监祭孔大典。《肃和》作为其中一章,以"粤惟上圣"开篇,将孔子置于"傍周万物,俯应千年"的宇宙维度中礼赞。

考《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组乐章由宰相张说等人奉敕撰写,融合了初唐雅乐"十二和"体制与儒家礼乐思想。"旧章允著"暗指恢复周代释奠古礼,"王化兹首"则呼应开元盛世"崇圣尊儒"的治国方略。

其文字风格承袭《诗经》颂体四言句式,而"有纵自天"化用《中庸》"天命之谓性","儒风是宣"契合唐代"三教并立,儒为政本"的意识形态。在钟磬交鸣的郊庙雅乐中,这首乐章既是对"万世师表"的神圣祭祀,亦成为盛唐文治武功的音乐注脚。

赏析

这首《肃和》作为唐代郊庙歌辞中祭祀孔子的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勾勒出文宣王(孔子)的圣德与儒学的光辉。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圣意象的时空建构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开篇即以天命观确立孔子的神圣性,与《毛诗正义》"圣人承天受命"的阐释相呼应。诗中"傍周万物"暗合《周易》"范围天地之化"的意境,而"俯应千年"则化用《论语》"百世可知"的典故,形成纵横交错的宏大时空场域。学者傅璇琮曾指出,唐代释奠乐章常通过"天—圣—时"的三维结构来强化儒家道统的永恒性。

二、礼乐交融的情感表达
"旧章允著"对应《周礼》"以祀礼教敬"的礼制传统,"嘉贽孔虔"则暗含《礼记》"致齐于内,散齐于外"的祭祀仪轨。吴相洲在《唐代乐府研究》中特别强调,此类诗句通过"允""孔"等程度副词的叠加使用,构建出"诚敬—肃穆—庄严"的情感递进链条,体现了唐人"以礼塑情"的独特美学。

三、王道教化的现实指向
尾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彰显唐代"尊孔崇儒"的政治意图。任半塘在《唐声诗》中解析道:此二句实为诗眼,既呼应太宗"弘文崇学"的治国方略,又暗合《贞观政要》"弘风阐化,在于儒术"的执政理念。这种将祭祀乐章转化为政治宣言的手法,正是盛唐礼乐文学的重要特征。

全篇以四言古体为形,熔铸经籍典故而不露斧凿,恰如《文心雕龙》所赞"雅颂之亚,典谟所嗣"。在肃穆的节奏中,既完成对至圣先师的礼赞,又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艺术化呈现,堪称唐代仪式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肃和》以凝练典雅的庙堂之音,展现了对文宣王的崇高礼赞。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篇:"庄而不板,丽而不缛,得颂体之正声",道出了其作为祭祀乐章的精髓——庄严中见灵动,华美处存法度。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二句,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盛赞:"发端如黄钟大吕,立天地正气",谓其以宏大气象确立儒家道统的神圣性。而"傍周万物,俯应千年"一联,王夫之《姜斋诗话》称其"以乾坤为砚,岁月为墨",点出诗句将孔子教化置于时空经纬中的深意。

末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独有会心:"如金石掷地,余韵悠远,非仅颂圣,实见礼乐政教相融之妙"。此评揭示出诗歌超越仪式文本的深层价值——在铿锵韵律中,完成了从个人情志到文明传承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