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2025年07月05日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祎之

译文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恭贺太子迎娶妃子,太平公主出嫁
梦梓光青陛
梦见梓树光辉照耀青色台阶
秾桃蔼紫宫
繁茂的桃花映衬着紫禁宫
德优宸念远
太子德行高尚,皇帝思念远方
礼备国姻崇
礼仪完备,国家婚姻尊崇
万户声明发
万家齐声宣告
三条骑吹通
三条大道上骑队奏乐传扬
香轮送重景
香车承载着隆重景象
彩旆引仙虹
彩旗招展如仙虹引领

词语注释

秾桃(nóng táo):繁茂的桃花
宸念(chén niàn):皇帝的思念
骑吹(qí chuī):古代骑队奏乐
香轮(xiāng lún):装饰华美的车
彩旆(cǎi pèi):彩色的旗帜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创作背景

宫廷盛事的文学回响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东都洛阳的宫阙笼罩在双重喜庆中——太子李显纳妃韦氏与太平公主下嫁薛绍的典礼相继举行。这场被载入《旧唐书·高宗本纪》的皇家盛事,实为武则天政治布局的重要落子:太子联姻京兆韦氏巩固储君地位,太平公主下嫁城阳公主之子完成李武联姻。群臣奉诏创作的应制诗中,此作以"梦梓""秾桃"的典丽意象,成为展现初唐宫廷诗歌气象的典范。

礼制与政治的文学镜像

"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二句,暗合《唐六典》记载的纳采、问名等婚仪六礼。诗人以"重景""仙虹"的绚烂笔触,不仅描绘了《新唐书·车服志》中"厌翟车九重,鼓吹一部"的仪仗盛况,更隐晦呼应了武则天通过子女婚姻强化政治联盟的深意。当时侍臣们"万户声明发"的赞颂,实为对中央权威的文学建构。

初唐文学的政治审美

在龙朔变体诗风盛行之际,此作严守上官仪"六对"法则,以"香轮""彩旆"的工对延续着《册府元龟》所载"文章绮丽"的宫廷传统。那"三条骑吹通"的壮阔场景,既是对《大唐开元礼》婚仪规程的诗意呈现,也折射出初唐文学侍从在政治庆典中"赋颂并作"的创作生态,让这场皇室联姻永远定格在盛唐的晨光里。

赏析

这首诗以华美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婚嫁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初唐宫廷诗的典型风貌。首联"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运用双关意象,既以梓树喻太子(《诗经·小雅》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又以秾艳桃花喻公主,形成精巧的"植物对仗"。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种写法"将祥瑞征兆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体现了初唐应制诗'体物写志'的特质"。

颔联"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转入礼制赞颂,通过"德优"与"礼备"的工对,彰显皇室联姻的政治意义。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此联:"以儒家伦理为内核,以骈俪文辞为外衣,典型反映了宫廷诗人'润色鸿业'的创作取向"。颈联"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则突然转为动态描写,万户喧腾与仪仗队伍的宏大气势,形成视听通感。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赞赏此联:"'声'字与'吹'字前后呼应,使静止的画面产生音乐的韵律美"。

尾联"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最为精妙,香车与彩旗的实写中暗含仙境意象。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道:"'重景'既指日影移动,又暗喻皇家威仪重重;'仙虹'化用《列仙传》典,将世俗婚礼升华为神仙盛会"。全诗在空间上由宫廷(青陛紫宫)延伸至都城(万户三条),最后飞升至天界(仙虹),形成层层递进的审美效果。

情感表达方面,虽为应制之作,却通过"光""蔼""崇""仙"等字眼营造出庄重而不失欢愉的氛围。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认为:"诗人巧妙平衡了政治颂扬与审美愉悦,在典重雅正的语言中暗藏对生命仪式的礼赞"。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把控,正是初唐宫廷诗"中和之美"的典范。

点评

此诗以"梦梓秾桃"起兴,诚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云:"双题并写,而典丽精工处,尤在炼字之妙。'光'字写尽东宫瑞气,'蔼'字道透后宫祥氛,二字便觉仙仗瑶池如在目前。"

颔联"德优宸念远"句,纪昀于《瀛奎律髓刊误》中批注:"五字中含三重意,妃德之优、君心之眷、天伦之远,层层递进如叠云锦,此子昂最擅场处。"对句"礼备国姻崇",王夫之《姜斋诗话》叹曰:"以经术入诗而不着痕迹,'备'字'崇'字俱从《礼记·昏义》化出,却如春风着柳,自然成姿。"

至若"三条骑吹通"之句,方回在《律髓》中击节称赏:"'三条'用典极险,本指天子驰道,此处暗喻太子、公主、驸马三驾并驱,非但合制,更见巧思。子昂诗胆,于此可见一斑。"末联"彩旆引仙虹",《唐宋诗醇》评曰:"结句七字摄全篇之魂,将人间盛典写得如瑶台会真,彩旆翻飞处,直引虹霓入翰墨矣。"

陆时雍《诗镜总论》总评此作:"唐初应制诗多拘谨,独此篇如璇玑图诗,回环往复皆成锦绣。写天家喜庆事而不落俗套,状宫廷礼仪而能飞动,所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者,正当于此等作求之。"